ID: 22204021

初中语文诗歌欣赏“醉人”?“醉酒”?“醉诗” (上)素材

日期:2025-02-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1次 大小:218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初中,语文,诗歌,欣赏,醉人,醉酒
  • cover
初中语文诗歌欣赏 “醉人” “醉酒” “醉诗” (上) 自古文人多失意,只有美酒能解忧。酒助人兴,兴中激情,情郁于中,催生出精彩动人的诗篇。 1、无酒怎解愁 岑参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遥想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诗人哪里还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既是“登高”,自然想到饮酒,适逢战乱,却无人送酒助兴。写出了旅况的凄凉萧瑟,暗寓着“行军”的特定环境。 2、浑酒也惬意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42岁的陆游再次被罢黜。在官场起起伏伏许多年,此时的陆游已坦然面对,甚至还有几分解脱。陆游回到老家绍兴,在三山别业里,开始隐居生涯,过上了愉快的田园生活。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腊酒虽浑,心却惬意,放翁之意在于田园闲适之生活也。 3、饮酒不见酒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夕阳的晚照之下,在山岚的环拥之中,采菊东篱,遥望深思。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未有酒字,却有醉意,表达出了隐居生活的畅意与情趣。 4、杯酒赋新词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曲新词,饮美酒一杯,多么惬意的生活。可这只是美好的回忆罢了,夕阳西下,何时再回;鲜花流水,一去不复,独自徘徊在小园香径,不由的怜惜叹惋。 5、“醉”酒美如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醉酒尽兴的词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将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胡乱的划着,也许被水草绊住了船桨,也许被荷叶阻挡了道路,着急的划呀,划呀。灰蒙的天空,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白色的鸥鹭,美丽的少女,鸣叫声、划桨声、嘻笑声……多么和谐美丽的一幅画面。 6、茫然酒难咽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公元744年三月,四十来岁的李白被唐玄宗 “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此时的李白,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狼狈和无边的孤独。饮不下金樽清酒,吃不下玉盘珍羞,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内心茫然,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巨大感叹。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表现出自己的气馁,他用那积极用世的内心,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醉人” “醉酒” “醉诗”(下) 7、凭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是仕途悲歌,也是人生的磨难。面对好友的“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劝解。诗人举杯相敬,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8、把酒寄月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