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BC771年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分封示意图 春秋列国形势图 BC476 BC256 东周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BC475 BC770 平王东迁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秦灭东周 BC221 统一六国 周敬 王卒 相继称霸的争霸战争 并立为王的兼并战争 课标要求: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阶段特征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民族关系上: 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社会动荡;各国为富国强兵进行变法,举荐制与军功爵制取代世卿世禄制,贵族政治逐步走向官僚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雏形出现,奴隶主贵族没落,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强大;士阶层活跃。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得到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工商业被官府垄断的局面打破,出现私营手工业和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兴起。 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文化下移,科技文化也取得较快的发展,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形成华夏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社会大动荡 政治大变革 经济大发展 思想大解放 民族大融合 观察下图中西周疆域的变化,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政局之变: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春秋时期(争霸) 西周时期 战国时期(兼并) 周朝疆域缩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诸侯纷争,谋求霸主地位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春秋 战国 性质 特点 时代特点 结果 奴隶主争霸战争 地主阶级兼并战争 规模小、时间短、讲究礼节程序、阵地战为主。 规模大、范围广、非常残酷、不讲礼仪规范、包围战为主。 奴隶制瓦解时期 封建制度确立形成时期 冲击了奴隶制,使东周处于分裂局面。 封建制逐渐处于社会主导地位,为统一打下基础。 知识拓展 列国纷争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 ———《〈战国策〉书录》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传统的政治制度走向瓦解 一、政局之变: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仔细观察两幅地图,少数民族的数量、分布有何变化 找不同 变化:少数民族数量数量不断减少,靠近中原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消失了 ▲ 春秋列国形势图 ▲ 战国形势图 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华夏族发展壮大分布更加广泛 一、政局之变: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中原各国 发展较先进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 戎 东 夷 频繁往来 密切联系 华夏认同 民族大融合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 春秋牛牺尊 摇秦墓出土各种铁农具 (工具) 统计表 陈洪:《从出土实物看秦国铁农具的生产制造及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铁制农具 铁犁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提高 公田开拓私田不治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生产关系: 新兴地主、自耕农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封建制度逐渐建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自耕农经济,指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自耕农经济侧重于生产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