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驿路梨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村]zhài(寨) 撵(niǎn) kánɡ(扛)[枪] 驿(yì)路 迷mánɡ(茫) 露(lù)宿 竹篾(miè) 简lòu(陋) yōu(悠)闲 修葺(qì) 晶yínɡ(莹) 折(zhé)损 茂mì(密) dǒu qiào(陡峭) huǎnɡ hū(恍惚) 2.根据释义写词语。 (1)修葺:修理(建筑物)。 (2)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阅读课文,回答3~4题。 3.文中第①②段描写山景,有何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山的高、大、多、险,侧面表现出翻山的困难,衬托出“我们”天晚了却找不到住处的焦急心理,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和“我们”的惊喜作铺垫。 4.文中的梨花姑娘并没有出场,形象却十分鲜明。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梨花姑娘的形象的。 通过间接描写从侧面刻画的。①通过对自然景物梨花的描写。文中多处描写美丽、洁白、香气四溢的梨花,以梨花之美衬托人物之美,赞美梨花姑娘心灵的美好。 ②通过对小茅屋中物品的描写。从“我”和老余的视角,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细腻而有层次地描写了小茅屋内的陈列,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细心、周到、乐于助人。③通过他人的讲述。瑶族老人的讲述、梨花妹妹的讲述,揭示了梨花姑娘学雷锋的缘由,表现了她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①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数十年来隐身戈壁荒漠,从事着看似平凡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叶圣陶先生是令人景yǎnɡ②仰的语文大家,他一直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小事中,表现出一名语文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哀牢山深处的小茅屋中,有默默为它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有不断xiū qì③修葺它、为它做点儿事的过路人,他们用自己最平凡的举动饯行着助人为乐的精神。 平凡中的伟大,比炽热夺目而转瞬即逝的光辉来得永恒。回望历史,举目世间,很多人都在默 默无闻地用平凡谱写着不凡的人生华章。 5.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6.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当之无愧 B.以身作则 C.饯行 D.谱写 【解析】饯行:原是指祭路神,也就是祭祖;后指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句中指的是“实践”,不合语境。 巡夜老伯 陈建兴 ①儿时的弄堂,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能看到一位老人一手摇铃,一手拿着铁皮喇叭,手臂上还戴着治保的红袖章,用沙哑的噪子喊道:“居民同志们,门窗要关好,炉子要封好,防火防盗,大家要注意……” ②老伯姓郁,是一位退休工人,已有70多岁了,住在我家的后弄堂。他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背有些驼,穿着一件褪了色的中山装,头上一顶工作帽却是崭新的。 ③郁老伯巡夜,时常看到有职工中班回家开门后钥匙却插在了门上,他总是轻轻叩开居民家门,让人收掉钥匙。有时,屋里的人都睡了,久敲不开,他只好拔出钥匙,装进口袋,次日早早地上门把钥匙还给人家。天冷了,有人家将封好的煤球炉子拎到门外搭建的小棚子里,却忘了关掉炉门,煤球烧得很旺,铝壶里的水煮沸了又烧干,烧得通红,炉子边又堆着不少柴爿(pán,劈成片的竹木等)、柏油纸等易燃品,郁老伯就会叫:“不好了,不好了,要着火啦。”一边用棍棒之类的东西将铝壶从煤球炉子上挑下来,一边敲开人家的房门,又大声提醒周边人家“封好炉子,莫忘关掉炉门”。看到弄堂里暗龊龊的角角落落都要用手电筒照一照。有一次,他发现两个小孩躲在自家门口的灶披间里烧刨花取乐,旁边的“行灶”里还塞着不少废纸屑,惊得大声叫起来:“小鬼,快出来!”走上前几脚就踩灭了点燃的刨花。 ④春节前夕,弄堂人家时常会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