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朱熹作品 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① 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②,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客: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感叹自己不得长生,为终有一死而悲泣。后喻指哀叹人生短暂的人。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开篇描绘万里长空,天光云影,诗人携酒登高,融入那山色空翠、烟霏缥缈之所在,意境空灵。 B.上片末句感叹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已成陈迹,而美好的风景却真实恒常,也蕴含对当下人生的思考。 C.下片“无尽”三句以无穷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凸显出人生的有限,表达了诗人面对危机的忧患意识。 D.此词以故为新,发舒性情,贵在深入浅出,意境优美高远,格调清畅豪爽,深含理趣却又不堕理障。 2.论者赞这首词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①来。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注】①底处,何处。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中诗人佩带儒巾,悠闲终日,欣赏门外的青山,只见山上翠紫成堆,山峰巍峨高大。 B.其二前两句运用夸张,描绘出水从崇山峻岭中把苍崖巨峡擘开、奔涌而出的壮观景象。 C.其二中水注入平原后,水面上尽是枯枝烂叶,导致诗人无法停泊,只得在江面上漂荡回旋。 D.第一首诗写山上行云成雨,第二首诗写水出山成川,均富含理趣,能引发读者积极地思考。 4.朱熹的诗歌,常常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治学或做人的大道理。请结合两首诗,谈谈你悟出的道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口行舟 朱熹 其一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玉树多。 其二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注】①庆历二年,朱熹因遭受诬告而被削职,与门生等五十九人一同被列入“伪学党”,通缉在案。就在政局动荡、学禁最严峻之时,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这一组诗就是诗人抵达水口,有感而作。②鶗鴃:即杜鹃,声如“不如归去”。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写诗人冒雨行舟时的情感变化,由担忧疑虑转为欣喜。“试卷”表明他内心想看又不敢看的矛盾心态。 B.《其二》写绿树葱翠,山水无声,烟波孤棹,杜鹃争鸣。写景笔法灵活多变,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映成趣。 C.两首诗都写了诗人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其一》时空穿梭回旋,曲尽其志,《其二》全由眼前写起,寄托胸臆。 D.两首诗承接紧密,《其二》首句紧承《其一》末句,描绘出青山碧树在经历风雨侵袭之后仍然如故的蓬勃生机。 6.宋诗或“以情韵擅长”,或“以思理见胜”。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① 朱熹 长记与君别,丹凤②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③,却要炼丹④成。 【注】①朱熹此时请求辞职,蛰居武夷山,袁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