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17140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课件+教案+导学案+作业设计

日期:2025-02-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189259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第二,作业,导学案,教案,教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作业设计 【基础篇】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 D. 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的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3.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4.如图所示三个烧杯中各倒入100mL水,依次加入硝酸钠并充分搅拌。已知加入硝酸钠固体质量从①-③依次增多。据图判断烧杯中肯定是不饱和溶液的( ) A.① B.② C.①和② D.全部 5.20℃时,取氯酸钾、硝酸钾、氯化钠、蔗糖各10g,分别加入50g水中(相关溶解度数据见表),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物质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蔗糖 20°C时溶解度/g 7.4 31.6 36.0 203.9 A.氯酸钾 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 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有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杯中固体甲增多、固体乙减少 B.杯中一定有固体甲而不一定有固体乙 C.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D.甲和乙的两种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7.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能溶解36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 B.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了 C.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D.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创新篇】 一、单选题: 1.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温度保持在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升温后,甲中溶解的固体一定减少 C.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 D.溶液中所含溶质最多的为丙 2.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A.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锌粒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硝酸钾固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蒸发一部分溶剂后再恢复到原温度 D.用滴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4.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有① B. 只有④ C. ①③ D. ②④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甲物质晶体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等于乙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均为40g B.t2℃时,30g固体乙溶解在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3℃时,若将甲溶液由N点转变为M点状态,可采取添加溶质的方法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甲>乙 二、填空探究题: 1.20°C时, 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食盐全部溶解,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