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24541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1638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学期
  • cover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一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考古发现,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墓葬规模可依据墓坑的大小、深度以及石棺的有无划分为三个层级,陪葬玉器的比例随墓葬等级下降逐渐减少。这一发现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 A. 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B. 社会存在贫富分化 C. 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D. 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答案】B 2. 距今8000年前的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甑,甑形状与罐非常相似,用途类似与现代的蒸笼,利用水蒸气蒸熟食物。同时该遗址也发现了家猪驯养和人工栽培稻的遗存。由此可以推断( ) A. 长江流域是最早的文明起源地B.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 该地区此时已产生了早期国家D. 该遗址居民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答案】D 3. 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分一定要与实际相吻合,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孔子的这一主张( ) A. 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趋势 B. 旨在迎合新兴阶层的要求 C.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D. 着眼于恢复传统礼仪秩序 【答案】D 4.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其中规定凡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同时废除世卿世禄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一规定( ) A. 扩大了秦国的贫富差距B. 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密 C. 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D. 有利于秦朝的农业生产 【答案】C 5. 秦朝建立后,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这些举措( ) A. 巩固了国家统一 B. 加强对基层百姓的控制 C. 促进了边疆开发 D. 密切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答案】A 6. 石磨在汉墓中多有出土,如图为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的石磨。图中石磨有上下两盘,侧缘有对称的长方形榫眼,应为安插磨棍之用。考古学家据此推测汉代已将小麦从粒食改为粉食,由此推知( ) A. 小麦在西汉时传入中国B. 汉代小麦种植得到推广 C. 农田水利事业得以发展D. 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答案】B 7.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削弱了诸侯实力 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8. 曹操描述当时的状况:“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 A.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B. 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 C. 西晋中期的八王之乱 D. 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 【答案】A 9. 佛典认为,双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孩子并没有义务为父母奉献一切。而在公元4世纪的中国,则把孝敬双亲视为佛教教义之一,只有孝顺父母和忠于君主才可以得到善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佛教思想的中国化 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 释道融合渐成主流 D. 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答案】A 10. 公元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是(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加强了民族交融 C. 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 D. 巩固了国家统一 【答案】B 11. 翰林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但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翰林学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