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江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关于西周乐队的规定:“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八佾”,即八列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即三十六人;卿大夫“四佾”,即十六人;士“二偷”,即四人。这些规定( ) A.反映出周天子牢固管控地方政治权力 B.表明西周敬祖习俗非常盛行 C.体现出宗法分封制下等级鲜明的特征 D.突显出西周社会生活的奢侈 2.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并要求统治者去除私心杂念。据此可知,老子( ) A.主张无为而治并且反对过度干预 B.希望统治者尊重客观规律 C.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 D.提倡清静无为和守住善心 3.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描述隋朝的情景:“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自京城至于外郡,得冯翊、扶风,是汉之三辅,其风大抵与京师不异。安定、北地、上郡、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性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无复寇盗矣。”这反映出隋朝时期( ) A.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 B.部分少数民族固守传统的社会习俗 C.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 D.民族交融助推边疆地区封建化进程 4.下面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至武则天神龙元年户籍人口与国家实际控制人口变化整理的数据(按照每户一丁计算)。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 太宗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三年 武则天神龙元年 (公元639年) (公元652年) (公元705年) 籍面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615 实际控制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430 籍面年增长率 - 1.85% 0.91% 实际年增长率 - 1.85% 0.23% A.政府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B.均田制遭到一定的破坏 C.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D.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减轻 5.公元1100年,宋神宗向皇后的弟弟向宗良、向宗回兄弟“交通宾客、漏泄机密”,翰林学士承旨蔡京等“奔走其门,务相交结”,因而“物议籍籍”。右正言陈璀上疏指责道:“谄事外戚,不畏上天,一至如戏”,请求朝廷“流窜蔡京”。陈瑾的这一要求( ) A.推动了监察制度完善 B.打击了勋贵旧族势力 C.有助于加强皇权统治 D.杜绝了朝纲不良风气 6.元朝规定,商人必须按月纳税,诸郡于每年四月十五以前缴纳商税。商人纳税后,方可入城贸易,如无纳税凭证,或不出示凭证,即视为匿税。这反映出元朝( ) A.政府谋求国内贸易的有序进行 B.商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C.海外贸易的走私现象异常严重 D.国家统一促进商业迅速发展 7.明清绘画理论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发前任之所未发。如明朝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注重并主张水墨意趣和超逸的表现;清初石涛提出书画辩证关系、笔墨运用规律;郑板桥的题画诗,“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明清的这些绘画理论( ) A.体现出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 B.把抨击专制作为时代的主题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