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A卷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采邑原指西欧中世纪早期国王封赏给臣属终身享有的土地。以前墨洛温王糊时土地都是无条件分赠的,采邑制则将土地及其上面的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其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据此可知,采邑制的推行( ) A.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B.加重人民的赋税负担 C.强化了封建统治秩序 D.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2.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 ) A.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B.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C.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D.普遍奉行契约意识 3.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牌钱”政策的出台( ) A.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 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 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 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5.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据此可知,当时( ) 学校类型 包括修道院学校和在主教驻节的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 开设课程 “七艺”(古希腊、罗马的传统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培养对象 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 A.欧洲的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B.西欧思想解放运动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 C.西欧的社会教育基础广泛 D.基督教对西欧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 6.11世纪以后,西欧各地纷纷建立大学。1500年,全欧洲已有65所大学,大学学习和研究科目已不限于神学,还有法学、医学、文艺等。大学及其学习科目的增加,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 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反对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 D.加强封建王权的需要 7.拜占庭帝国以希腊语为官方通用语言,从希腊语演化成的西里尔字母则是东方斯拉夫人的通用文字,进而形成包括整个东欧世界的拜占庭文明圈。古典希腊的思维模式通过希腊语不仅深入人心,且日益扩大成为融入血脉的精神遗产。这反映拜占庭帝国( ) A.连年征战并完全控制整个东欧世界 B.整合并统一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 C.保留近代思想解放所需的精神养分 D.有力维持了国家统治的长盛不衰 8.查士丁尼即位后,即成立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的罗马法编纂委员会。在随后的三年时间中,整个团队几乎搜罗了罗马史上所有的不自相矛盾的法律条文,经过系统的筛选整理之后,汇编为《罗马民法大全》。由此可见,该法典( ) A.体系完备且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B.集中体现君主的意志 C.协调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的关系 D.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9.在查士丁尼时代,君士坦丁堡大学有来自阿拉伯、波斯、埃塞俄比亚等地的学生;阿拉伯统治者曾组织学者翻译拜占庭书籍。由此可见( ) A.文化繁荣成就拜占庭帝国的霸权 B.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D.军事扩展成为文明交融的重要途径 10.伊凡四世(1530—1584)实行“特辖领地制”,将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