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历史试题 2025.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表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在繁荣时期,面积广阔的低湿地被开垦为稻田;距今4400年前后,洪水频发和地下水位上升,曾经作为水稻田的广大区域重新沦为沼泽;距今4300年左右,良渚都城废弃,人群流离,社会崩塌,盛极一时的良渚文明衰落。这表明( ) A.南北区域文明存在明显差异B.农业发展环境影响区域文明进程 C.农业发展水平决定文明兴衰D.水利过度开发导致严重生态灾难 2.下表是西汉末年至东汉中期荆州诸郡户口统计表。据表可知,该时期荆州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郡国 西汉元始二年 (公元2年) 人口(人) 东汉永和五年 (公元140年) 人口(人) 人口增长率 (%) 南阳郡 194205 2439618 25.62 江夏郡 219218 265464 21.10 长沙国(郡) 235825 1059372 319.22 武陵郡 185758 250913 35.08 A.社会动荡推动人口迁移B.少数民族南下黄河流域 C.割据政权招揽移民垦荒D.江南农业发展基础较好 3.中晚唐时期,部分被称为“清流”的士人家族依托科举体制成为政府高官,进而在京师营置宅第,世代定居,一他们往往在郡望之外冠以所居里坊作为新型门第标识,如靖恭杨家、靖安李氏等。这一现象表明中晚唐时期( ) A.政治经济变革推动社会结构变迁B.安史之乱加剧社会阶层分化 C.科举制强化了传统门阀士族体制D.阶层固化影响长安里坊布局 4.1236年,蒙古窝阔台汗将所籍的中原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斡鲁朵和军将作为采邑,史称“投下分封”;同时,窝阔台汗接受耶律楚材建议,在汉地实行“五户丝制”,规定每二户出丝一斤纳于国家,每五户出丝一斤纳于封主,皆由官府统一征收,再将应得份额分给封主。该制度( ) A.有利于促进汉蒙民族的融合B.有利于封主完全垄断地方资源 C.一定程度限制了封主的权力D.推动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化 5.清道光年间,龚自珍将经学地位降于诸子百家学说之下,并提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史存而周存,史亡而周亡”的“尊史”观。龚自珍的“尊史”意在( ) A.恢复唐宋正统的史学观念B.重视对治乱兴衰教训的总结 C.倡导中西思想的融会贯通D.打破理学思想对教育的束缚 6.下图为《辛丑条约》中外谈判态势图。据图可知,晚清时期( ) 《辛丑条约》中外谈判态势图 A.外交失利导致中央政府权威丧失B.新旧官僚体制间矛盾重重 C.汉族督抚崛起瓦解传统权力结构D.中枢与地方势力存在博弈 7.1919年11月,郑振铎与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他在《新社会》发文中写道:“我们新青年觉得自己于文字上没有十分专长,尚未有专门的一种研究时,就应该毅然舍弃,去学那俄罗斯的青年男女的‘去与农民为伍’的精神,去教育他们,指导他们,把他们的思想更改,迷梦惊醒,同时并把他们的生活改造。”这一观点( ) A.提出要走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要求 C.为新型政党的创建奠定了基础D.鼓励青年参与社会改造 8.1938年11月,国民政府召开南岳军事会议,特别在敌后划定鲁苏战区和冀察战区。抗战初期被抑留和后来陆续开赴敌后战场的几十万国民党军,与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共抗日武装共同抗击日寇“扫荡”“清乡”。这表明( ) A.武汉会战推动国共政治合作走向深入B.国民政府主导了敌后战场抗战 C.国民政府试图遏制敌后抗日武装发展D.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9.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大行政区制度,即在中央与省之间设立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五大行政区。各大行政区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