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生字词,如“元勋、奠基、选聘”等。 2. 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 3.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默读、精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分析文中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的简洁性与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梳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概括其精神品质。 2. 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情,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1. 领会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的意图。 2. 感悟文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人物传记知识及文章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 问题引导法: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蘑菇云腾空而起,伴随着震撼的声响。视频结束后,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在我国西部荒漠,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一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强的话语权。而这背后,有一位默默奉献的英雄,他就是邓稼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杨振宁先生为他撰写的传记———《邓稼先》。” 2. 展示邓稼先的照片,简单介绍他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被原子弹爆炸的壮观场景所震撼,积极聆听教师对邓稼先的介绍,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创设生动的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为学习课文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知识讲解(3分钟) 1. 介绍作者杨振宁:“同学们,本文作者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与邓稼先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曾一同在美国留学,之后虽身处不同国家,但友谊从未间断。” 2. 讲解人物传记的特点:“人物传记主要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它可以全面系统地展示人物一生,也可以选取重要片段来突出人物某方面特点。我们今天学习的《邓稼先》,就是杨振宁先生为展现邓稼先的伟大一生而创作的。”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了解作者与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做好知识储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与人物传记的特点,有助于学生从更专业的角度去解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结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提出默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时思考文章写了邓稼先哪些事迹,这些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2.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3. 默读结束后,教师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如“元勋(xūn)、奠基(diàn)、选聘(pìn)、谣言(yáo)、背诵(sòng)、昼夜(zhòu)、昆仑(lún)、挚友(zhì)、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ǎn)、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当之无愧(kuì)、家喻户晓(yù)、锋芒毕露(lù)、妇孺皆知(rú)”,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字音、字形、字义,并举例说明词语的用法。讲解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词语听写练习,巩固所学。 4.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圈画出的邓稼先的事迹,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同学们找得都很准确,文章写了邓稼先接受使命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工作、在艰苦环境中工作、面对核辐射危险坚持工作、成功设计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等事迹。这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