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0514

第2课《回延安》同步课件+素材

日期:2025-02-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4次 大小:455364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回延安,同步,课件,素材
    (课件网) 回延安 贺敬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说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延安。老一辈的革命家呀,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贺敬之,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特色。 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 3.整体把握文意,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所深寓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贺敬之和夫人柯岩 整体感知———走近作者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当代诗人、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合作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代表作有《回延安》《放歌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 整体感知———走近作者 作者曾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他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要让他出一个节目,他就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夜里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于是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 ①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②歌词通常为两句一节,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 ③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 ④句中多用叠字句,每小节的两句诗都押韵。 ⑤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 ⑥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信天游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话说延安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本战争、解放战争的大后方。著名的“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延安。当时,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来。 整体感知———资料链接 “延安”交代了地点,“回”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有重返精神家园的味道,揭示了延安与诗人的关系。标题简练通俗,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题目解读 灯盏( ) 糜子( ) 油馍( ) 眼眶( ) 羊羔( ) 窑洞( ) 麦黍( ) 喘气( ) zhǎn méi mó kuànɡ ɡāo yáo shǔ chuǎn 铺 pù 柳林铺 pū 铺床 肚 dǔ 白羊肚 dù 肚皮 整体感知———字词积累 脑pàn( ) 挑xìn( ) bàn( )倒 畔 衅 绊 lǒu( )抱 lòu( )刻 佝lǒu( ) 搂 镂 偻 yán( )安 垂xián( ) 朝tíng( ) 延 涎 廷 méi( )子 萎mǐ( ) huī( )下 糜 靡 麾 整体感知———字词积累 糜子: 脑畔上: 油馍: 登时: 天南海北: 几回回: 一种果实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油炸的黍类面饼。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立刻。 方言,一回又一回。 整体感知———字词积累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应读出的感彩:第一层: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第三层:真挚、亲切;第四层:热情、明快;第五层:激越、昂扬。 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