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4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 1.(2024·淄博期末)下列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C) A.①②③④ B.只有③ C.只有①③ D.①②④ 2.某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碳酸氢钠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D) 3.[新情境·航空航天]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凯旋。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制造载人飞船和太空舱使用了镁合金和钛合金,工业上可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备镁和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步骤①中可以加入石灰乳 B.步骤②和④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该流程中氯化镁可以循环利用 D.步骤④中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4.(2023·济南中考节选)从海洋中获得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C.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和能量都变大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5.t3 ℃时,将相同质量的a和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温度不变,现象如图一所示,图二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乙烧杯中的溶质为b B.若将温度降到t2 ℃,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C.甲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t1 ℃时,b的溶解度比a的大 6.(2024·济宁一模)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H+、K+、Ba2+、N、S、C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乙厂废水中的离子是 (B) A.H+、K+、Ba2+ B.K+、S、C C.K+、Ba2+、N D.K+、N、C 7.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B)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D.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8.(2023·泰安中考)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根据NaCl的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10 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 B.只调换“过量NaOH溶液”与“过量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结晶 D.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 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5.0% 9.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10.(2024·济宁一模)小明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做酸碱中和反应后,对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探究,她向一定质量的反应后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Cl B.图中AB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 D.图中CD段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 11.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C)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12.[新情境·古典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