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金属 单元复习课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3·北京中考)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正月十五闹花灯。下列制作花灯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A.宣纸 B.铁丝 C.棉线 D.竹条 2.成都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刚出土时已被揉成一团,展开后才发现它是一个厚度仅0.02厘米的手工雕刻的金灿灿的黄金饰品。以上信息不能体现金的 ( ) A.延展性 B.稳定性 C.质地软 D.熔点高 3.经过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铁更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单质铁回收硫酸锌溶液中的金属锌 C.铜、银单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铜置换出氢气更快 D.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4.(2023·荆州中考改编)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模型图如图)的返回舱经过大气层时,经受住了一千多度的高温考验,最终成功返回地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太阳翼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飞船大量使用密度较小的合金材料,能减轻船体质量 C.返回舱表面所用的材料具有熔点高、强度大等特点 D.天线材料采用了钛镍合金,它属于纯净物 5.(2024·洛阳一模)《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可得到铜,其中涉及的反应属于 ( )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6.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金属保护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常用废酸液冲洗铁制污水管 B.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的强,生活中可用钢丝球洗刷铝锅 C.在铁制品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铁锈蚀 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作防护层 7.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放入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 ) A.Cu>X>Y B.X>Cu>Y C.X>Y>Cu D.Y>X>Cu 8.(2024·重庆中考A卷)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 是 ( )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铁 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24·蚌埠一模)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CO B.网罩的作用是提高火焰温度 C.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D.用乙装置可检验二氧化碳和防止CO污染空气 10.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铝和镁至过量,生成氢气与消耗金属的质量关系见图,分析图像所得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Al>Mg B.当稀盐酸有剩余时,加入相同质量的镁、铝,生成氢气的质量:Al>Mg C.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Al=Mg D.反应结束后,得到溶液的质量:Al=Mg 12.(2024·连云港中考)一种以黄铜渣(含Zn、Cu、ZnO、CuO)为原料获取Cu和ZnSO4溶液的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H2SO4生成H2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B.根据流程可以判断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C.判断加入的Zn已过量的依据是溶液中有固体剩余 D.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均为置换反应 13.(2024·郑州一模)一定质量的Mg、Al、Zn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