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4903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0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45407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4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课件,17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1946.6—1949.4)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史实, 2.认识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战略反攻—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CONTENTS 目 录 设疑自探 要求:自主读书3分钟,将找到的问题和答案标注在课本的相应位置。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背景、政策、时间、文件、内容、总路线、结果、意义。 2.千里挺近大别山:时间、人物、军队、意义。 3.三大战役:时间、战役名称、中心城市、领导者及军队、结果、意义。 4.渡江战役:时间、地点、过程、结果。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27万人 武器装备 装备较好的海陆空军,美国供应了大量武器 陆军,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的对比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毛泽东 材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到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材料研读P115: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背景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 政策 时间、文件 内容 土地改革总路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结果 意义 解放区群众在登记、丈量土地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平均分得土地 (写在114页下方空白处)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1.十年内战时期: 2.抗日战争时期: 3.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耕者有其田 战略反攻 时间 人物 1947年夏 军队 事件 意义 重 点 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 刘伯承、邓小平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千里跃进大别山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反攻序幕———1947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董存瑞— 舍身炸碉堡 战略决战 含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