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5641

第六课撒尼少年跳月来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48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六,课撒,少年,跳月,教案,艺版
  • cover
《撒尼少年跳月来》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彝族民歌音调的儿童歌曲。撒尼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歌曲表现了撒尼族小朋友活泼热情的性格,再现了舞蹈时欢快热烈的场面以及载歌载舞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变换拍子,旋律大量运用切分音、附点节奏,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推动性和舞蹈性,情绪欢快热烈。全曲为单二部曲式。四小节一句,第一乐段四句,前两句节奏相同,后两句节奏相同。第二乐段四句,以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写成。低声部旋律延续了第一乐段的节奏特点,切分音表现了音乐的律动性,而高声部节奏拉宽,旋律舒展,描绘了儿童们的幸福生活,增强了歌曲的画面感。尾声利用休止符及紧凑的节奏将拉宽的节奏、舒展的旋律收了回来,形成完美的结束。 教学目标: 1、能分声部合唱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感受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歌曲气氛。 2、初步了解撒尼族、走近撒尼族。 3、了解变拍子节奏,学会简单的跳月舞动作,运用声势动作为歌曲的齐唱部分伴奏, 提高学生感受音乐、参与表现的能力。 4、通过练习区分八分附点节奏和四分附点节奏,并且熟练运用与歌曲中。 教学重点: 分解练习演唱歌曲,能用轻快、和谐的声音分声部演唱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 教学难点: 如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音乐表演中,提高学生感受音乐、参与表现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名字叫做《撒尼少年跳月来》,看到这个标题,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提出疑问 师:看来大家对于标题中的一些词语都有一点点好奇,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标题中的撒尼是什么意思呢? 撒尼是彝族的一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石林。人口10万左右。撒尼人自称"尼”,意为快乐的人。撒尼族具有其风格独特的语言文字、斑斓绚丽的服饰、彩绣、风姿豪放的民间歌舞等。等会老师带大家深入了解撒尼族这个美丽的民族。 师:那么撒尼少年来跳月中的跳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彝族的人们常常男女老少围在一起唱歌、跳舞。跳月舞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用传统乐器大三弦作为伴奏乐器,舞蹈节奏明快,情绪热烈奔放。 师:通过介绍大家了解标题的意思了吗?那么大家想不想深入了解一下撒尼族的,以及跳月舞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服饰】花包头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边沿钉有银泡泡,包头两侧缀一对三角形彩色绣花图案,好像“彩蝶”出没。而撒尼姑娘头饰上的这对“彩蝶”也是很有讲究的哦。在每年彝族火把节这天,姑娘小伙子们相约来到月湖,以对歌的形式互诉衷情,若哪个姑娘看上了哪个小伙子,就将头上的彩蝶取下一只送给他,当作是二人的订情信物,所以啊,头上只有一只彩蝶的撒尼姑娘呢,就表示她已“名花有主”了。而结婚生子以后的撒尼妇女则将彩蝶放平置于头顶。 【住房】在石林县境内,由于地形地貌多样,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当地特有的“石板房”石板房的梁、柱、椽、楼均为木质,山墙、背墙都用石板垒砌而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刺绣】彝族(撒尼)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撒尼刺绣针脚细密,工艺精湛,图案构思巧妙,组织匀称,色彩明丽,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舞蹈】撒尼族是彝族的支系,音乐和舞蹈都具有彝族的特点。舞蹈节奏欢快,舞姿豪放,气氛热烈。 【观看视频+观察男女各做什么动作】 师:刚刚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就是“跳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男生和女生分别在跳什么动作呢? 生:回答 (设计意图:简单引导,为学生后续跳舞打基础) 讲授新课 师:接下来我们聆听歌曲,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都认识衬词,在这首歌曲中也有许多衬词,我们找一找歌词中衬词在哪里呢? 【聆听歌曲】 师:衬词用来丰富歌曲,没有实际意义。 师:那么在刚刚聆听歌曲时,你们有没有注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