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三首 1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哪些景物呢? “天门”“青山”都指天门山 “楚江”“碧水”都指楚江 想一想这些景物的颜色 青的山 碧的水 红的日 白的帆 学习活动:诗中用了六个动词,圈出来并思考这些动词里,哪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小组讨论。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个“断”字让人联想到楚江水横冲直,像一把剑一样把天门山劈开,因为是劈开的,所以天门山特别险峻。 “回”字用得特别棒,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江水流到这里被挡住了,只能回去了。说明这里水流特别湍急,有巨大的回旋。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字让人想象李白站在船上,船随着湍急的水流曲曲折折地前行,两岸的青山一座一座展现在李白面前,就好像张开手臂迎接他。 “来”字用得特别棒,读起来特别有气势,好像在和青山打招呼:我是从日边来的。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从中间断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了回旋的水流。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 唐玄宗开元13年,25 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离开家乡,仗剑远游,从线路可以看出,他是沿着长江外出的,这一路沿江而下。现在,它坐船到了“天门山”这个地方,忍不住写诗一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他的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有“诗仙”的美名。 楚 断 “林”写扁一点儿,最后一笔捺舒展。 古诗三首 17 比 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刘义庆 《世说新语》 一个下雪天,诗人谢安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们讲解怎么写诗文。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安随手指着大雪问:“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谢安让他们用个比喻。哥哥的长子说:“像盐撒在空中。”哥哥的女儿说:“像柳絮在风中飞舞。”你觉得哪个比喻好,为什么? 饮:喝酒。 湖上:西湖上。(苏轼到杭州任通判的时候,有时将办公桌摆在西湖边上,有空时就泛舟湖上,留下了不少诗篇) 初晴:开始天气是睛朗的。 后雨:后来下起了雨。 在西湖上泛舟饮酒,开始天气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 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初晴后雨的西湖的美? 晴 天 雨 天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晴天时,西湖波光闪动的样子,看起来很美; 雨天时,西湖迷茫飘渺的样子,看起来也很奇特。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当村姑的时候,不施粉黛,也就是不怎么化妆,非常美。相传她在溪边浣纱时,鱼儿都不敢跳出水面,“沉鱼落雁”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把西湖比作西施,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晴朗时的西湖像淡妆的西子,雨中的西湖像浓妆的西子。西子淡妆浓妆都好看,西湖也一样,晴天雨天都好看。 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找一找诗中的比喻,同桌交流。 比喻一:洞庭湖的湖面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比喻二: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盘。 比喻三:洞庭湖中的君山就像一颗青色的田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天晚上虽有月光,但远望湖中景物应该是模糊不清的,而古代的铜镜,如果没磨,照影也是不清晰的。 虽然潭面无风,湖面没有大浪,但微波还是有的,用未磨的钢镜来比喻更合适。 tíng 洞庭湖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湖,一眼望不到边,方圆数百里,号称“八百里洞庭”,大约有130个西湖大小。君山面积约0.96平方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