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8617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日期:2025-01-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300605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3课,土地改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课前导入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新课标: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1.通过对近代史上各阶级土地政策的梳理,树立学生对于土地改革史的时间观念。通过新旧解放区土地改革地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时空观念)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通过对农民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主观意识,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家国情怀) 中国历史上为解决土地问题都有哪些尝试? 李自成“均田免赋” 太平天国“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井冈山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耕者有其田” 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 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 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 据调查,农民一般要向地主缴纳相当于产量50 70%的地租,有的甚至高达70 90% ,有如"引耕谷"等种种额外负担。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缴纳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极端贫困。每逢灾年,饿殍遍地。 ———沈金生《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 农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因此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栾雪飞、刘颖 新中国成立后,据统计全国大约有5.4亿人口,接近5亿生活在农村。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要想使这个联盟得到巩固和加强,就必须获得农民支持,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政治上、经济上翻身的农民,才会信仰和拥护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 ③实行土地改革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④实行土地改革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2、概况 1.时间: 2.地区: 3.法律依据: 4.内容(实质):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总则: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目的 内容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阶级关系 产品分配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土地私有制 农民占有劳动成果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3、步骤 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农民分到土地 2.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地主:剥削者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消灭了地主阶级 特点:此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