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9286

第六单元《0×5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04-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2472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六,单元,0×5 =?,教学设计,北师大,三年级
  • cover
《0×5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深刻理解 0 在乘法和加法运算中的特性,熟练掌握末尾有 0 和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准确计算相关算式。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增强对数学规律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掌握 0 乘任何数都得 0、末尾有 0 和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应用。 (二)难点 理解 0 在乘法运算中的算理,尤其是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中进位和 0 占位的处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算式的动画演示、生活实例图片等;准备小卡片,写上不同类型的乘法算式,用于课堂练习和小组竞赛;准备计数器等学具,辅助学生理解算理。 四、教学流程 1、问题导入 在黑板上写下算式 “0×5 =?”,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算式,你们想一想结果是多少呢?大家可以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来思考。” 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意义,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与 0 有关的乘法运算。 2、概念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0×5” 的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5 个 0 相加得 0,所以 0×5 = 0。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追问:“那 3×5 = 15,2×5 = 10,1×5 = 5,从这些算式中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乘数与积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出 0 乘任何数都得 0 的结论。教师通过多个例子的展示和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一组与 0 有关的算式:240×2、130×5、203×3、208×7,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数位对齐和进位的处理。对于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题目,如 240×2,教师引导学生先把 0 前面的数 24 与 2 相乘,得到 48,再看乘数末尾有 1 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 1 个 0,结果为 480。对于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题目,如 203×3。 教师强调从个位算起,用 3 依次去乘 203 的每一位,千万不要忘记用 3 去和中间的 0 相乘,个位 3×3 = 9,十位 0×3 = 0,百位 2×3 = 6,结果为 609。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3、规律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提问:“在计算末尾有 0 和中间有 0 的乘法算式时,我们有什么共同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计算规律。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末尾有 0 的先算 0 前面的数相乘再添 0,中间有 0 的要依次相乘且注意 0 的占位等。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再次强调计算要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算式:0×50、0 + 126、0 + 0、0×0、99999×0、78 + 0,让学生计算并观察结果,提问:“从这些结果中,你们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得出 0 乘任何数都得 0,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的结论。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算式,让学生全面理解 0 在乘法和加法运算中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4、练习强化 概念巩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为什么 0 乘任何数都是 0,如 0 个苹果分给 5 个人,每人得到 0 个苹果,所以 0×5 = 0 等。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练习:安排学生计算一系列乘法算式,如 640×2、302×5、105×3、205×4、604×2、320×5、150×3、250×4 等,巩固学生对末尾有 0 和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在学生完成计算后,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实际应用: 呈现小狗送信的问题。 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