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海—气相互作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海—气相互作用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运用图表,分析海-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2.区域认知:能够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东、西岸降水量的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3.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造成的气候异常案例,能够分析水—气相互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4.地理实践力:能够收集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相关材料,分析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难点) 2.理解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对全球水势平衡的影响。(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材料一 全球水平衡,是质量守恒定律在全球水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通过全球水循环,平均每年从陆地和海洋蒸发的水量为577 000 km3,等于每年降到地球表面的降水量。 材料二 科学观测显示,在南北纬30°之间的海区获得太阳辐射量大于支出量而有盈余,而高纬度海区海水的热量损失非常严重。 分析南北纬30°附近海域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和高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下降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水热平衡的驱动因素 海—气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动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从而维持了全球的水热平衡。 2.水分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进行水分交换,构成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分平衡。 3.热平衡 大洋环流把低纬海区多余的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在中纬地区,通过海—气之间热量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维持了全球热量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材料一 全球水平衡,是质量守恒定律在全球水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通过全球水循环,平均每年从陆地和海洋蒸发的水量为577 000 km3,等于每年降到地球表面的降水量。下图是全球水平衡示意图。 材料二 科学观测显示,在南北纬30°之间的海区获得太阳辐射量大于支出量而有盈余,而高纬度海区海水的热量损失非常严重。 1.分析南北纬30°附近海域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和高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下降的原因。(区域认知) 提示:低纬海区通过海水运动(洋流运动)和大气环流将盈余的热量输送到高纬海区,使得低纬海区的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高纬海区的水温不会持续下降。 2.分析材料一中示意图的数据说明全球水量平衡和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 (地理实践力) 提示:海洋蒸发(505)-降水(458)=径流(47),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是径流。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综合思维) 提示:海洋(458)和陆地(119)降水量之和为577×1 000 km3,海洋(505)和陆地(72)蒸发量之和为577×1 000 km3,这两个数据相同,说明了全球的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同,维持了水量的平衡。海洋蒸发量(505)占全球降水量(577)的87.5%,说明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 【针对性训练】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