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海—气相互作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海—气相互作用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运用图表,分析海-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2.区域认知:能够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东、西岸降水量的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3.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造成的气候异常案例,能够分析水—气相互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4.地理实践力:能够收集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相关材料,分析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难点) 2.理解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对全球水势平衡的影响。(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材料一: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增温的海水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热传导等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为大气提供热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材料二:潜热:指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最主要途径。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画出海—气间能量交换示意图 【自主学习】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相互作用:指海洋与大气之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2.水热交换 (1)交换过程 ①水分交换 海水吸收热量蒸发,水汽进入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返回海洋,实现水分的交换。 ②热量交换 a.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能蒸发,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水汽凝结时释放热量,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到大气中(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b.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直接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概念解析】潜热是指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物质在从某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相变过程中所吸入或放出的热量。它是一状态量。因任何物质在仅吸入(或放出)潜热时均不致引起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这种热量对温度变化只起潜在作用,故名。 c.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将部分热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3.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 海水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海—气水热交换的规模和活跃程度。低纬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降水丰富,海—气之间水热交换更活跃。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读图,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区域认知) 提示:海洋贡献水汽为505,陆地贡献水汽为 72,说明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地理实践力) 提示:海洋蒸发(505)-降水(458)=径流(47),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是径流。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综合思维) 提示: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减少),降水量不变,海陆间水汽输送增加(减少),那么陆地降水量就会增加(减少),蒸发量就会减少(增加),径流也会相应增加(减少)。 【针对性训练】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