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9911

10.1 认识民法典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2-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597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1,认识,民法典,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第一节 认识民法典 1.(教材改编题) 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向同学们出示了某部法律的两个相关条款(如下所示)。据此判断这部法律是 (  ) 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高空抛物伤人、App个人信息保护、见义勇为免责……生活中的这些大小事均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说明 (  ) A.民法典调整的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B.其他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不大 C.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D.民法典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宪法规定了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我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据此我们可体会到 (  ) A.宪法与民法典内容相同 B.民法典只保护老年人的合法财产 C.民法典彰显中华传统美德 D.民法典规定了公平的基本原则 4.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在立法时,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风、门风建设与法律约束并重的经验,把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善良风俗上升为法律。这说明 (  ) ①民法典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专门法律 ②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民法典体现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④道德与法律是没有区别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原创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引导民事主体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法典确立的绿色原则 (  ) ①意味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整个民事活动 ②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③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法治保障 ④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易错题) 宁某捡到老韩6 300元钱款,未及时联系归还失主,也未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而是将现金据为己有。当被监控证实捡钱行为后,宁某又谎称自己捡到的是1 000元。最终,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宁某向老韩返还6 300元。宁某违背了 (  )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诚信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1.(2024重庆沙坪坝区二模改编)2024年3月,热词“提灯定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它讽刺的是江西上饶一房东在租客退租时,刻意提着灯、照着墙寻找退租房屋被损害的情况,以便于向租客索取巨额赔偿的现象。为此,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查阅了法律资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民法典第七百一十条: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A.房东和承租人不存在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B.上述规定有利于营造公平、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C.承租人正常使用租赁物致其损耗,侵犯了房东的财产权 D.承租人法律地位高于房东,因此民法典维护承租人利益 2.现实生活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时有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有助于解决“英雄流血又流泪”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民法典 (  ) A.是调整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的法律 B.有利于弘扬正气、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C.内容与道德规范完全一样 D.保证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善意施助,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对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我国严厉打击,保社会安定,保人民安康。以上材料体现了 (  ) ①民法典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 ②民法典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是道德规范 ④道德是我国制定法律的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