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0246

河北冀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1-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665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北,检测,试题,历史,复习,冀州
  • cover
冀州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检测(三)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60分 1.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的政治出行。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这一变化反映了() 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 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 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 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 2.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 D.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 3.晚唐780年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特点是“舍人税地”,依据土地资源而不是人口去征税。宋朝至清朝基本继承了这一财税思想,从法律上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权,把征税重点放在土地上。唐朝以后经济政策的调整() A.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成长与壮大 B.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蔓延与发展 D.推动了封建国有土地的拓展 4.同样是分裂时期,十六国和南北朝时,北方处于多国并立的状态,而南方相对统一;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是几个国家相对统一、依次更迭,而南方处于多国并立的状态。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南方经济的发展 B、藩镇割据的延续 C、民族融合的发展 D、专制皇权的衰微 5.唐都长安的街道多为严整的方格网状,而宋都汴京街道大都成“丁”字形、“井”字形或“之”字形布局,还有不工整的所谓的“斜街”。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城市() A.经济职能增强 B.布局趋于优化 C.管理更加严格 D.交通更加便捷 6.中唐之前的绘画强调“量”的广延,“咫尺千里”。宋代绘画有所突破:在许多画家看来,无边的世界就在一草一木之中,大多数人都醉心于微小的世界中,他们期望在一枝枯木,一片树叶,一拳顽石,一竿青竹中,去创造一个大境界。这一观念() A.体现了崇文抑武政策 B.反映了“偏安一隅”的时代特征 C.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 D.符合绘画艺术呈现世俗化的趋势 7.明朝松江府上海县的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华亭县的青村镇“海渔者得鱼,悉于此鬻”,杭州府余杭县“自农桑外多以埏埴(陶器)为业”。这些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专业性市镇兴起 B.手工业分工细密 C.经营方式多样化 D.地区贸易网形成 8.有同学认为中国古代某一政策既能够体现因俗而治的一面,也能够体现与中原体制一体化的一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补充治理方式。这一政策是指() A.边境互市 B.羁縻政策 C.和亲政策 D.改土归流 9.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该衙门特选一民宅,一示中外仍有高低之别;又怕外国人抗议,将大门草草改成官衙样式,且所有官员全部是兼职。这表明 A.对外屈辱妥协B.政治变革艰难C.固守华夷之辩D.外交人才匮乏 10.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政府将阳历定为国历,此后还编印了宣传大纲,其中第一条宣传标语是“国历是世界上最通行,最进步的历法!”这反映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群众对阳历认可度高 C.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 D.中国急切与世界接轨 11.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挨村挨户地“清剿”红军,使得大批贫苦农民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国民党军队烧山毁林,他们就到处贴标语:“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上述现象反映了() A.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 B.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土地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