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0929

9 桃花源记 同步练(含答案)

日期:2025-02-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764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桃花源,同步,答案
    9.桃花源记 【基础闯关】 1.yǎn qiān 豁 髫 怡 诣 2.C 【解析】 C项,具:详细;A项,通:容……通过/贯通;B项,闻:听到/使听到;D项,寻:寻找/随即,不久。 3.C 【解析】 C项,乃:副词,于是,就;A项,为:动词,作为/介词,替,给;B项,之:指示代词,这/动词,到,往;D项,其:代词,他/副词,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4.C 【解析】 C项,阡陌:田间小路;A项,妻子: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B项,开朗:开阔敞亮/(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D项,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5.(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3)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4)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阅读感悟】 6.(1)对……感到惊异 (2)④ (3)再,又 (4)说,谈论 7.B 【解析】 B项,“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体现了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其生活、保持隐秘状态的愿望,但并不能直接从中看出他们“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更多地表达了他们对于外界可能带来的变化和干扰的担忧,以及想要保护自己世外桃源生活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的意图。 8.(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2)(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9.①世外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2分);②作者虚构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主张,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2分)。 10.D 【解析】 D项,于:介词,在;A项,绝:与人世隔绝的/极高的;B项,道:说/治国的正道;C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11.D 【解析】 D项,乙文中刘之超然退隐,是因为他自己向桓冲陈述自己是无用之人。 12.(1)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2)(刘之)遇到自己缺衣少食的时候,村里人也像他那样帮助他。 13.(示例)让作品中的老百姓“藏”起来,实属无奈(1分)。只因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充满剥削和战争,老百姓赋税繁重,苦不堪言(1分);我虽有一颗爱国之心,这世道却是昏君当道,报国无门(1分);我只能通过作品,虚构一个环境优美、没有战争、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的境地,寄托理想(1分)。 14.①相同:两人都厌恶官场,不愿入仕做官(1分)。②不同:陶渊明向往的是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而刘之则享受与百姓同乐的寻常生活(1分)。   【乙文参考译文】南阳人刘之,性情高洁率直,擅长写史传,在阳岐隐居。当时苻坚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征召(刘之)担任长史一职,派人用船前去迎接他,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刘之听到任命后,就上船出发,对桓冲所送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收,沿路送给穷困的人,等走到上明时,(东西)也送完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是无用之人,然后洒脱地辞去职务。在阳岐隐居了很多年,他常常把自己的衣物、食品和村里人分享。遇到自己缺衣少食的时候,村里人也像他那样帮助他。(他)宽厚朴实,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9.桃花源记 1.原创试题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俨然(  ) 阡陌(  ) huò(  )然开朗 垂tiáo(  ) yí(  )然自乐 yì(  )太守 2.原创试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初极狭,才通人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闻之于宋君 C.具答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3.原创试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人谋而不忠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