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秦 汉 期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时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公元前 140年 公元9年 公元25年 公元184年 公元220年 公元前202年 汉代历史时间轴 西汉 新朝 东汉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 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刘秀建立 东汉 王莽篡汉 建立新朝 汉武帝 登基 黄巾军起义 曹丕称帝 西汉建立 文景之治 西汉后期的皇帝有的依靠外戚,有的不理朝政,导致大权旁落,朝政越来越腐败。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或沦为奴婢,或流亡他乡。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根据材料,概括西汉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材料2:西汉后期主要外戚表 霍氏 汉宣帝妻族 霍成君、霍光、霍显、霍禹 许氏 汉宣帝妻族、汉元帝母族 许平君、许广汉、许延寿、许嘉 王氏 汉元帝妻族、汉成帝母族 王政君、王凤、王根、王莽 西汉后期的社会动荡 依靠外戚,朝政腐败 地主兼并土地 农民流离失所 1.西汉后期统治 皇帝的母族、妻族 建立者:建立时间:意义:新朝外戚王莽公元9年标志西汉灭亡2.短暂的新朝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西汉宗室刘秀以“复汉”为旗号,反抗王莽的统治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 国家“名片” 公元25年 汉光武帝刘秀 洛阳 长安 洛阳 西汉 东汉 西 东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3.东汉建立 4.统治措施: 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光武帝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①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②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③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成效: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根据材料总结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5.光武中兴: 时期 西汉初年 东汉初年 统治者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帝 背景 战乱之后社会经济凋敝 战乱之后社会经济凋敝 主要 措施 士兵还乡务农 释放奴婢为平民 轻徭薄赋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勤俭治国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联系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出现,概括古代治(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开明的君主(品德修养:勤俭、纳谏等) 2、知人善用 3、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4、相应的制度保障; 5、实施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6.东汉经济的发展: 行业 措施 农业 手工业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治理黄河 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青瓷技术成熟。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局部) 水排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根据课本结合材料归纳东汉经济发展的表现? 东汉初期,人口和垦田的数目增加,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rěn,指庄稼成熟),百姓殷富,粟斛(hú,容量单位)三十,牛羊被野”的情景。 ———相关史事 (1)农业: 二牛一人一犁法,提高耕作效率。 王景受命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人口增长 6.东汉经济的发展: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根据课本结合材料归纳东汉经济发展的表现? (2)手工业: 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 当时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说唱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社会文化风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