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3320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同步练(含答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3307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历史上,疫病,医学,成就,同步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基础检测练】 1.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较大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 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2.《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黄帝内经》提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由此可知(  ) A.人们对于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 B.统治者对传染病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C.中国古代医学成就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D.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达成共识 3.在1349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后,封建地主发现过去的耕种方式、土地所有权方式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以节省人力为目的的新制度与新技术被空前的重视。天主教信仰也遭受重创,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被点燃。这次欧洲瘟疫(  ) A.导致劳动力过剩工资下降 B.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转型 C.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推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 4.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染疾身亡,他建立的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这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影响(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政治制度的调整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历史发展的进程 5.“人烟稠密之区,疫疠时行……故为民上及有心力之人,平日宜……疏浚河道,毋使积污……毋使饮浊,直可登民寿域。”根据材料可知(  ) A.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B.河流污染产生疫病 C.古人重视环境整治 D.人口稠密易患疫病 6.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 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 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7.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  ) 史料 出处 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 《汉书·郊祀志》 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 《汉书·平帝纪》 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汉书·楼护传》 A.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 B.《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 C.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 D.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 8.下图为清末福州传教士医生雅丹金接受官方赠匾,这反映了(  ) A.清朝末年西医开始传入 B.国人开始接受西方医学 C.西医技术得到官方肯定 D.沿海民众容易接受西学 【能力提升练】 9.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10.1675年,荷兰商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19世纪70年代,法国大学教授巴斯德和德国乡村医生科赫先后证实了“微生物致病论”;1928年,英国医生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并在后来用于微生物感染的治疗。这说明微生物学的发展(  ) A.源于多个阶层参与 B.在继承中有创新 C.需要各国政府合作 D.取决于经济水平 11.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杂病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  ) 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 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 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