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诗词,理解内容,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本词写景、讨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凝练的词语。 3.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熟读背诵诗词,理解内容,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本词写景、讨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凝练的词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写雪的诗词佳句? 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一个幽静寒冷、孤独冷清的世界; 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一个灿烂至极、瑰丽奇幻的世界。 那么,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笔下,雪又具有怎样的情趣呢?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沁园春·雪》。 一、自主学习 【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很高,充满革命豪情,享誉海内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文体知识】 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词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代表词人为柳永、李清照等。 沁园春 是常见词牌名。“雪”是题目,创始于初唐,源于地名。据说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有座园林,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名为“沁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去,有人作词咏此事,词牌《沁园春》由此产生。 二、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了解内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自由朗读 思考:你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中总的感情态度,简单来说,就是指作者的主要感情。 【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播放名家朗诵视频】 3.这首词分上下阕,请概括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上阙:描写北国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凌云壮志及豪迈情怀。 三、细读感悟 【品读上阙】 (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雪景,创造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望 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品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