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远古人类: 元谋人、郧县人 蓝田人、北京人 山顶洞人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距今约 1万年 早期农业出现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距今约 7000年 距今约 6000年 距今约5300-4000年 良渚陶寺遗址早期国家出现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时空观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 农业、畜牧业发展 人口增长并集中 早期城市形成 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 社会分化加剧,阶级产生 上层: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 下层:从事生产劳动 早期国家形成 生产力提高 1、演变历程: 王:掌握政治、经济、军事、祭祀权力;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①红山文化 ②陶寺文化 ③良渚文化 相关史事: 牛河梁遗址属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 2、典型代表: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观看视频,了解良渚古城的概况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一)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 良渚古城遗址复原图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一)良渚古城: 1.距今时间: 2.发现地点: 古城构成 水利系统 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约5300-4300年 浙江余杭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一)良渚古城: 3.阶级分化明显 通过考古良渚古城墓葬遗址,来分析其社会发生了那些变化? 代表王权和军权的玉钺 代表神权的玉琮 神人兽面纹 区分等级的良渚墓地 4.意义: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1.时间地点: 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 2.古城概况: 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 陶寺遗址平面示意图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二)陶寺古城: 3.通过下列文物,了解陶寺古城社会概况。 铜环 彩绘龙纹陶盘 朱书符号陶壶 观象台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器物 兽面型玉饰 石磬 1.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2.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3.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贵族墓地发现用人殉葬的现象,说明当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 4.意义: 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三)中华文明的特征: 【探究1】结合下列材料,归纳概括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的思考》 特征: 1.从南到北,分布广泛; 2.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3.自成一系(本土性) 4.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一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三、远古的传说 三、远古的传说 (一)华夏族的形成: 观看视频了解华夏族的形成 三、远古的传说 (一)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部落 黄帝部落 蚩尤部落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炎黄联盟 华夏族 1.形成过程: 材料研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2.华夏族特点: 三、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