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群落的演替 第3节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喀拉喀托火山(视频)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kā)拉喀托火山爆发,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后,地面上长出了小草,出现了一种蜘蛛。到1909年,有202种动物在这块土地生活。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的概念 1 2 3 学习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讨论,用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分析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及规律 结合实例,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区分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退耕还林等措施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阅读P38-42内容,完成问题: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经历了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优势类群分别是什么? 每个阶段生物类群发生的变化及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自主学习———分析群落的演替 学习任务1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讨论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讨论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地衣被苔藓取代了吗? (1)苔藓出现后,它们和地衣有怎样的种间关系? (2)经历苔藓阶段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出现高大的乔木? 讨论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演替中的 取代是“优势取代”还是“取而代之”? (3)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的丰富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习任务2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探究交流———分析群落的演替 学习活动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1. 地衣阶段优势类群? 群落发生的变化? 灌木阶段 裸岩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乔木阶段 地衣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上皮层 藻类 菌 丝 下皮层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 地衣 苔藓阶段 学习活动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灌木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乔木阶段 2.群落的优势类群?群落发生的变化? 草本植物阶段 形成原因: 比地衣高,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变化: 岩石进一步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微生物群落丰富。 形成原因: 与苔藓相比,草本植物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 变化: 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进入,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 灌木阶段 学习活动 灌木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乔木阶段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形成原因: 比草本植物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变化: 起到遮阴、避风等作用,提供丰富的食物,成为鸟类栖息地,物种多样化 乔木阶段 学习活动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灌木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乔木阶段 形成原因: 变化: 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变的更加丰富多样 讨论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讨论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地衣被苔藓取代了吗? (1)苔藓出现后,它们和地衣有怎样的种间关系? 竞争关系 (2)经历苔藓阶段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出现高大的乔木? 土壤层厚度不够,含水量少、土壤透气度不高等 讨论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演替中的取 代是“优势取代”还是“取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