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2482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49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4课
  • cover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黑龙江东宁 潘欣荣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真实地记录 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题材本身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便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而本文完整、清楚、生动地叙事,也会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训练学生快速默读能力。在师生探究问题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形成阶段,对外界事物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本课是一篇真实记录人类登月的文章。展现的是航天领域里的科学知识,所以对青少年学生很具有吸引力,月球上有什么?人如何才能登上月球?在高达每秒10.5公里的飞行速度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因而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本文的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加强体会、学习,并要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提升自己的作文质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登月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列举数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的语言技巧,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 教法设计: 根据本课内容和教学实际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教师先描述月亮给人的美好感 觉,引发学生回忆古诗词中有关月亮的诗句,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向往。之后教师出示人类登月图片和短片,激发学生对“登月”知识的兴趣,从而很好地进入课堂情境。 2.快速默读法 依据课程标准对默读和阅读要求,训练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体会文章内容。 3.讨论点拨法 从初一学生具体情况出发,他们的思维灵活 ,独具个性,有利于采用点拨法,进行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分享合作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在讨论探究中遇到了阻碍,教师再适时点拨启发。 4.延伸拓展法 通过学习本文会激发起学生很多好奇心 ,学生很有可能会引发许多疑问。这样教师可通过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套更新的登月计划,自己去解决疑难。同时学生也会感知“登月”离自己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探月”的兴趣。 学法指导: “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而教给学生学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置情景。 1.月亮皎洁美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 神秘和遐想。它历来都是人们所宠爱的灵物。在古诗中,更有不少歌咏月亮的诗句,谁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学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满地花阳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些吟咏的诗句,让我们感知古人对这个静谧的星球是多么神往。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月亮已不再只是令人守望,我们已走进了它。今天我们就来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出示登月图片,播放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航天知识,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短语并思考:(1)登月全过程分几个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的要点。 (学生读完后,进行讨论,回答。教师友情提示。)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