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8752

2025年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教案+课件)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661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阅读,课件,教案,实践,综合
    (课件网) 凡人微光,可以汇聚点点星河。学校戏剧文学社“平凡人物剧场”要把教材中的小人物搬到戏剧舞台,现向全班征集优秀剧目,要求从角色筛选、剧情设计和台词使用三个角度进行筛选,请你积极参与,争取作品入围。 七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综合实践 1.体会平凡人物身上的精神光芒,学会概括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了解叙事类文体的常见技巧和方法,掌握在写作中曲折叙事的艺术。 3.学习词语的锤炼艺术,学会品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丰富意蕴。 学习目标 从单元或以往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个人物,用“人+事+品格”的格式进行概括,全班同学交流。 选择平凡人物 学习任务一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普通又平凡的女工,却为童年的“我”买到了绘图的《山海经》,做成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以至让“我”感受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其实,这不是“神力”,而是长妈妈淳朴善良、仁厚慈爱的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自然呈现。 示例: 学习任务一 梳理本单元课文故事的内容,看看文章在事件选择、内容组织、详略安排等方面有怎样的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曲折”味道的。 剧情有曲折 活动一:剧情设计有波澜 学习任务二 《阿长与〈山海经〉》通过“我”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形象的先抑后扬显示曲折。 《山地回忆》通过河边争吵设置悬念展现波澜。 《台阶》通过父亲修建台阶前后的形象突变再现故事的陡转艺术显示波澜。 示例: 学习任务二 活动二:运用手法显波澜 结合课内教材和课外作品总结叙事曲折的几种方法。 学习任务二 类型 悬念法 巧合法 误会法 方法 倒叙设悬 时地巧合 谐音误会 反常设悬 物件巧合 情感误会 抑扬设悬 人物巧合 事件误会 叙事曲折常用技法 学习任务二 经典作品往往通过词语的选择、锤炼传达丰富的韵味,请从课文中找出几处来细细品味。 台词韵味长 活动:涵泳词语品意味。 学习任务三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切切察察”运用拟声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阿长喜欢背地里说长道短的庸俗形象。“起” “点”运用一系列动词,将阿长搬弄是非时的粗俗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学习任务三 2.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蹬在冰冻的活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 “挺”字本义是“硬而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毛巾经水打湿后快速结冰后的样子,侧面突出天气之寒冷。 学习任务三 3.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我着几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摇不散”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高台阶的羡慕及自己要建造高台阶的执着。 学习任务三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朗润起来”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到来后山色的鲜亮润泽,使景物富有动感。 赏析方法:①辨别词性,分析手法;②找准对象,即确定描述的对象是什么;③抓住特征,体会该字(词语)在语境中所表现的特点;④分析情感,结合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该字(词语)表达的情感、态度等。 学习任务三 本堂课我们通过抓人物形象、学曲折艺术、品炼字之妙学会了将经典作品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艺术,也进一步认识到平凡人物身上闪烁的精神光芒。课下,请大家继续阅读名家作品中的平凡人物系列,让平凡人物的精神光芒温暖世界,照亮人生。 课堂小结 (中考真题节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修鞋匠 雪樱 ①小区对面的空地上,有一个修鞋摊。修鞋阿姨做活儿安静,说话声也安静,给人踏实感,把修补的鞋子交给她,就像随手扔给妈妈那样放心。 ②从我小时候记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