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 导入 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导入 2 回延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文体、语言: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把握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阅读目标 内容、情感:感知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 3 文化意蕴: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 1 2 民歌写法、比兴:理解诗歌采用的陕北民歌写作方法,学习比兴的写作手法。 写作目标 选意象:学会选取典型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 难点 重点 学习目标 感受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的感情,做一个爱国爱家的人。 学习目标 立德树人 贺敬之,1924 年出生,山东枣庄人,著名诗人、剧作家。他和丁毅等人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 年斯大林文艺奖金。他的代表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八一之歌》《十月颂歌》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本文选自《贺敬之诗选》。1940 年,16 岁的贺敬之来到延安,接受延安革命精神的熏陶,成为革命诗人,并与当地军民结下深厚情谊。1956 年他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回延安》。这首诗政治性和抒情性都很强,地域特色鲜明,民歌气息浓厚,在20 世纪50 年代创作的革命诗歌中属于上乘之作。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预习资料速查 上面说的是纯正的信天游民歌,贺敬之化而用之,赋予新意: 变化一,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 变化二,用普通话而避陕北方言,并省去衬字; 变化三,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 因此,准确地说,《回延安》创造性地运用了“信天游”的形式,不能说它就是“信天游”,《回延安》是用这种形式写成的现代诗。 1. 盏( ):量词,用于灯。 2. 登时:立刻。 3. 糜( )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 油馍( ):油炸的黍米面饼。 5. 脑畔( ):诗中指窑洞的顶。 6. 眼眶( ):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框儿。 zhǎn 字词知识速查 读读写写 字音、字形易错,注意韵母。 méi mó pàn kuàng 注意部首,注意声母。 字形易错,注意写法。 ( )(铺床) ( )(当铺) pū pù 多音字 字词知识速查 铺 ( )(羊肚儿) ( )(肚皮) dǔ dù 肚 铺:词性辨音法。 “铺”作名词时读“pù”, 如“当铺”;作动词时读 “pū”,如“铺床”。 · · ( )(糜子) ( )(糜烂) méi mí 糜 形近字 字词知识速查 延( )(延安) 涎( )(垂涎) 诞( )(诞生) yán xián dàn 糜( )(糜子) 靡( )(靡靡之音) 麾( )(麾下) méi mǐ huī ▲垂涎三尺 ▲垂涎欲滴 · · ①指将帅的部下。 ②敬辞,称将帅。 · · 萎靡颓废、低级趣味的乐曲。 字词知识速查 窑( )(窑洞) 窖( )(地窖) yáo jiào 畔( )(田畔) 衅( )(挑衅) pàn xìn 以义辨形法: “畔”指田地的边界; “衅”本义是血祭。 · · 诗歌的五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诗歌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试举一例品析。 内容 语言 线索 本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