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检测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证明,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上已经邦国林立,有的都城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 C.确立了成熟的政治体制 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2.《后汉书·樊宏传》中记载:“(樊)重……世善农稼,好货殖……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该材料说明东汉时期( ) A.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展 B.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 C.地方豪强威胁君主权威 D.田庄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3.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连珠纹边饰。关友惠先生在《敦煌隋代图案初探》中指出:“它(环形连珠纹)原是流行于波斯的一种纹样。……外来输入的工艺品与纺织品中的纹样也被我们所吸收。”这一纹饰在中国的流行说明( ) A.中国的本土文化深受外来宗教的影响 B.波斯纺织技术高于中国 C.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技术交流之先河 D.隋朝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4.元朝根据统治需要,在吐蕃诸部归附后,结合当地实际,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世俗事务和宗教事务,推行政教合一制度。灭大理后设云南行省,并根据当地多民族的复杂状况,推行土司制度,承认各族首领的传统地位且任命其兼任政府官吏。据此可知,元朝( ) A.实现各民族平等自治 B.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C.推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D.积极推动各民族汉化 5.明初松江地区文人结社之风盛行,文人结社基本是地方性的,也有跨地域的全国性结社活 动,随着明清的改朝换代,在政治高压与文化专制的双重打击之下,文人结社成为强弩之末,日趋萎缩。据此能够认定的史实是( ) A.文人结社之风起于明初 B.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 C.商品经济不断走向繁荣 D.明末文人结社日趋萎缩 6.1845—1854年间,英国领事阿礼国追踪福州出口土货的来源地和运销路线,发现了福州与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贸易网络;梳理上海运销茶叶的路线,发现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贸易网络。这些新发现( ) A.促使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 B.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 C.表明英国开始窃取商业情报 D.揭开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序幕 7.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陈独秀创立的《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李大钊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表明进步知识分子( ) A.认为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 B.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C.积极探寻民族振兴新力量 D.力图激发各阶层民族意识 8.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该报告反映出当时毛泽东( ) A.意识到转变工作重心的必要性 B.积极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 C.认识到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D.主张通过改良解决农民问题 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