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3438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04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考,语文,文言文,内外,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公少有大节》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公内刚外和,好施与,置义庄里①中,以赡族人,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姓名。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②,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公少有大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里∶故乡。②羌∶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 1.【乙】文中的“公”就是【甲】的作者: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1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皆能道其姓名( ) ⑵及其卒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公内刚外和,好施与。 。 4.下列对【甲】【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心态的平和。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人生理想。 C.“微斯人,吾谁与归”是被贬谪后的困惑与迷茫。 D.“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是百姓对“公”的追念。 5.【乙】文通过主人公⑴常自诵以明志;⑵ 等言行,从正面表现其人格魅力。又通过⑶ ;⑷ 等具体言行,从侧面凸显其深远影响。(3分) 6.【甲】文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从【乙】文看,主人公实际上是具备了“古仁人”的诸多精神品质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⑴ 。 ⑵ 。 ⑶ 。 《岳阳楼记》+《公少有大节》参考答案 1.范仲淹(1分) 2. ⑴说出 ⑵去世(4分) 3.(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他(范仲淹)他内心刚强外表柔和,喜欢施舍给予别人。(6分) 4. C (3分) 5.⑵设置义庄赡养族人 ⑶里人都能道其姓名;⑷百姓画像立生祠侍奉他/数百羌人沉痛悼念他(三选二)(3分) 6. ⑴年轻时就具备崇高气节,不受外物影响。 ⑵内心刚强外表柔和,喜欢施舍给予别人。 ⑶勤政为民,造福百姓。(3分) 【乙文今译】范仲淹年轻的时候有高尚的节操,在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方面,没有一项会让他动心的,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他内心刚强外表柔和,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置义庄,来赡养族人。即使是里巷百姓,也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治政崇尚忠实宽厚,所到之处有恩德,邠、庆两州百姓与归属的羌人,都画像建立生祠供奉他。等到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如失去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岳阳楼记》+《平生好施与》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题目。(本题共20分) 【甲】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平生好施与》选自宋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施与:帮助。 ②疏:疏远。 ③嫁娶凶葬:婚嫁丧葬。 1.【甲】中的“予”即【乙】中的“ ”,他是 (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8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⑵吾谁与归( ) ⑶平生好施与( ) ⑷日有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