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5047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 江上渔者 课件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82015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
  • cover
(课件网) 江上渔者 (部编)六年级 下 谈话导入 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谈话导入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 初读古诗 渔者:以打渔为生的人;题目的意思:江上以打渔为生的人。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诗歌———《江上渔者》《鹤联句》《登表海楼》《河朔吟》《游庐山》 词———《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 散文名篇———《岳阳楼记》 书法———《道服赞》《师鲁帖》《远行帖》《边事帖》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 初读古诗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初读古诗 但:只 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 初读古诗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初读古诗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感悟古诗 1.我们理解了古诗大意,知道了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 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感悟古诗 2.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但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但爱,即只爱。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但是却无人知道鲈鱼捕捉不易,无人体察过捕鱼者的艰辛。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这是世道之不公平。 感悟古诗 3.作者范仲淹靠窗坐下后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回答。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漂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呀! 感悟古诗 4.看到渔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真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而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的原因,诗人却没有明说,便戛然而止,而读者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这就是:渔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这种言尽意不尽的手法,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感悟古诗 5.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请试着说一说。 感悟古诗 6.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什么? 感悟古诗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