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5232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同步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2-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9645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课,隋唐,盛世,五代十国,同步,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大运河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邗沟。此后历代都有运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为浩大。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755年 618年 907年 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 建立 隋 唐 五代十国 时空坐标 短 盛 乱 目录 1 隋朝的兴亡 2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3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581年 576年周灭齐 隋 南北朝上承东晋十六国的混乱局面,本身虽仍处于分裂状态,但南北对峙,北方占据优势,逐渐为隋唐的统一和鼎盛打下基础。 589年隋灭陈 (1)建立: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长期南北分裂的局面 一、隋朝的兴亡 统一原因 意义 ①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且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②魏晋南北朝后期,民族交融不断增强,南北统一条件成熟; 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加强军队建设; ④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⑤长期战乱后,人们向往统一。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思考:隋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2、隋朝“繁盛”的表现: 含嘉仓遗址图 含嘉仓是隋炀帝初年于洛阳城内修筑的。内有粮窖四百座以上,现已发掘出二百八十座。其中,大窖储粮可达一万多石,小窖也有数千石。有一个窖里,还掘出五十多万斤已经碳化的粟。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炀帝末年,东都的布帛堆积如山。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尚未用尽。 一、隋朝的兴亡 汴河怀古二首 唐 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用:贯通南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南北 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弊端: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 结合古诗,如何评价大运河的修建? 3、评价大运河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唐) 一、隋朝的兴亡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两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从北至南) 涿郡(北京)—洛阳—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 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涿郡 洛阳 余杭 大运河要点速记 一、隋朝的兴亡 (1)原因 ①政治: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②经济:兵役和徭役繁重,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③军事:穷兵黩武,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④阶级: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 4、炀帝亡隋 一、隋朝的兴亡 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 ———《隋书》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顾炎武 思考2:结合学思之窗,以大运河的修建为例,如何评价隋炀帝?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有功有过,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功:早年平陈、完成统一;开凿的大运河,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