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复习 目录 1.作者回顾 2.字词复习 3.问题答辩 4.题型练习 5.课堂小结 6 游戏环节 1.作者回顾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武则天》《蔡文姬》等。 许地山 (1893-1941),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笔名落华生。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等。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人。作家、散文家。 1949年赴台,曾任台湾中国文华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出生,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浙江宁波人,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初为画家,专事摹古,“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 2.字词复习 精巧 配合 身段 适宜 白鹤 生硬 寻常 忘却 镜匣 孤独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我会读 半亩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爱慕 矮小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bō ǎi zhà 不懂 兰花 箩筐 婆婆 糕饼 沉浸 纠缠 缠绕 茶叶 茶水 捡起 捡起 浸透 馅饼 糕点 愈发 陪伴 伏案 生怕 神气十足 拨开 淘气 扭动 信赖 不由自主 索性 幽深 细腻 竟然 舒适 词语积累: 3.问题答辩 课文详解 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鹭的外形美的。(习作要素) 与白鹤、朱鹭、苍鹭对比写出白鹭的身段美;用“雪白、铁色、青色”写出白鹭的颜色美;用“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排比句式写出白鹭的身段和色素无可挑剔。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小组讨论 然而表示转折,白鹭虽美,却因常见而被人遗忘。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平凡朴素的美。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小组讨论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请大家辨析下列说法的对错并说说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都不好。 ( )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 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几件事,完成填空: ( ) ( ) 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种花生 议花生 收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有无果实 读读第10自然段,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体会。填写下表: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矮矮的 鲜红嫩绿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父亲的话 第二次 读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借物喻人 实话实说 当今社会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桃子小石榴”那样的人 结合实际生活,小组讨论 浏览课文(快速默读),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 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爱桂花) 2. 故乡的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