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认识到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危害。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黄土地貌包括黄土塬、黄土峁、黄土墚、黄土川,四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黄土高原的地貌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学习新课】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活动)阅读P29课文活动资料,说说水土流失原因与植被的关系。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沙土、陡坡、暴雨使得水土流失更严重。 (教师)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高原景象大不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自然原因:黄土结构、地形、气候、植被。 人为原因:开荒、修路、采矿等 (教师)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小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坡度较大,土壤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 其实,除了自然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还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才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因。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28的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流水带走了什么?这样会对农业带来什么影响? (2)水带着土流到哪里去了?给黄河带来了什么影响? (3)很多村庄和农田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加重,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4)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 (1)流水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业单产量降低。 (2)流水把大量泥沙带到黄河里,使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因此,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3)很多村庄和农田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会使高原面越来越小,缓坡坡度变陡,持续下去会破坏村庄和农田。 (4)水土流失还会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 五、水土保持 (过渡)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共同作用,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三门峡水文站实测,黄河最高含沙量达746千克/米 ,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上千万吨化肥,难怪有人感叹:黄河流走的不是水,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治理黄河水土流失,已是刻不容缓!那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呢? (活动)阅读教材P30相关文字,找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具体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