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0346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7张PPT+视频)

日期:2025-02-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020188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7课,百家争鸣,课件,17张,PPT+,视频
  • cover
(课件网) 自主背诵 1、识图,指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2、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及其性质 3、商鞅变法的目的、原因、时间、支持者 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 改革性质?哪一条体现? 4、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 人物、时期、地点、功能、影响 观看视频,了解诸子百家的相关情况 百家 争鸣 第7课 百家:泛指多、包括儒。墨、道、法等多家学派。 争鸣:各派提出观点、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又互相影响。 百家争鸣又称诸子百家,源于春秋,兴于战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研读史料,能够归纳老子、孔子的地位及思想主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研读史料、小组合作,能够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认识百家争鸣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通过自主学习、研读史料,能够归纳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体会诸子先贤的智慧结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材料,能够总结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设置情景:如果你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国之君,你会选择哪一学派(学者)作为辅佐自己的人? 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 任务一: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说出老子、孔子的地位及思想主张。 活动1:阅读课本p39-41,找出老子、孔子的相关信息,同位互说。 时代 著作 地位 思想主张 老子 孔子 春秋 后期 楚国人 春秋 后期 鲁国人 《老子》,也称《道德经》 《论语》弟子整理 道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1、核心思想是“道”,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2、哲学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辩证思想);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政治方面:1.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2.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教育方面:1.兴办私学2.有教无类3.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4.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文化贡献:整理和修订古代典籍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三:我无为,而民自化; 材料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任务一: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说出老子、孔子的地位及思想主张 活动2:分析材料,说出材料中所体现的老子的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辩证思想)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思想核心:“道”,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任务一: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说出老子、孔子的地位及思想主张 活动3:分析材料,说出材料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张 恢复西周礼乐文明,按西周制度、文化重建社会秩序。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材料一: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贵族:孟懿子、司马耕;贫穷:颜回、闵子骞、子路;富裕:子贡、冉有 材料二: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况。 材料三:学而不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任务一: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说出老子、孔子的地位及思想主张 活动3:分析材料,说出材料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张 创办私学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任务二:阅读史料,小组讨论,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 铁犁牛耕的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