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周敦颐《爱莲说》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回忆学过的关于荷的文章或者诗歌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品味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 3、结合课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的,感悟其中的情 感,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 4、通过比喻、通感的手法,联想、想象其中的韵味。 朱自清(1898 — 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 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为了勉励自己在学校保持 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 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1925年担 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散文名篇有《春》、《绿》、《背影》、《威尼斯》、 《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散文特点:结构严谨,笔触细致,借景抒情,诗情画意。 作者介绍 名人名事———宁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 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 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当时, 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 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 , 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 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 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 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知识链接———朱自清名、字的由来 原名:朱自华。据说朱自清的父亲十分喜欢苏东坡,于是,朱自清出生后,其父就 从苏东坡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取“自华”二字,作为儿子的名字。 改名:朱自清。这个名是朱自清在1917年改的,出自《楚辞 · 卜居》“宁廉洁正直 以自清乎” 一语。这句话是屈原于流放之时请太卜为自己占卜时说的,意思是“ 应 该廉洁正直清白自处”。朱自清选“自清”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其用意是勉励自 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以保持清白。 字:佩弦。出自《韩非子 · 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 故佩弦以自急。”“韦”是皮带、皮绳的意思,性柔韧;“弦”常紧绷,性刚劲。 朱自清取字“佩弦”,有明显的自我勉励之意。 散文风格: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新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①善于融情入景,如《荷塘月色》; ②信手拈来古诗词,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③善用拟人手法,把“静”的景物写活,如《春》; ④善用叠词,使语言具有韵律美,如《荷塘月色》; ⑤大多篇幅短小,于平实中见匠心,如《背影》。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创作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 大地。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 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 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 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苦闷、彷徨。 这年7月,一个静谧的月夜,作者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到荷塘小径散 步,以求得短暂的安宁。《荷塘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