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风雨人生中从容前行 的足迹。 ” — — 《漫话东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表现了东坡宠辱不惊、 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风雨人生中从容前行的足迹 从家人到敌人,从行踪到心路 一本书讲透有关东坡的方方面面 50余幅精美插国浓要重彩压原东雄的时代 漫话东坡 漫话东坡 学 习 目 标 : 1. 了 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特征; 2. 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及虚词, 掌握 特殊文言句式: 3. 鉴 赏写 景、抒 情、说 理的融合, 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 课外拓展: “赋”这种文体的嬗变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 摘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 “赋”的定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 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 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 root literature) 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其 中汉赋最具影响。 魏晋南北朝 宋代 春秋战国 (先秦时期) 汉代 唐代 才成为文类的概念 “赋”的发展: 1. “赋”的兴起,春秋晚期,南方出现了《 楚辞》。宋 玉有 《神女赋》《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 (注:最先使用“赋”这一文体的是荀 子,司马迁冠这一文 体以“赋”的名称) Tips: 台湾学者简宗梧考证,在先秦典籍之中,"赋" 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献纳”,到汉代,"赋" 。 2. 西汉时期,赋 发展到了极致,以儒家经学为底蕴,篇章伟 岸,气势磅礴,既有思辨性,又有讽喻力。 司马相如有《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有《 蜀 都 赋 》, 班 固有《两都赋》,张衡有《 二 京 赋 》。 汉大赋 “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高堂、高室)能赋可以为大 夫。" “赋”被作为“豫暇”的产物,而从事此汉文学落动的卖》 人被称为“言语侍从之臣”,在汉代,社会地位不高,正所谓 “倡优同畜”。 事 例: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 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 《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管诵读之。 Tips: “不歌而颂谓之赋”, “汉赋”最开始是一种口诵的文学。 作 用: “劝百而讽一……曲终而奏雅。” 虚词滥说,极力渲染各式各样欲望的迷人,使得 欲望的夸张没有限制,最终予以归结。 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律岸; 岑崟参差,日 月 蔽亏;交 错 纠 纷,上 干 青 云;罢 池 陂 陀,下 属 江 河。其 土则丹青赭垩,雌 黄 白 坩,锡碧金银, 众色炫耀,照 烂 龙 鳞。其 石则赤玉玫瑰,琳 瑁 琨 吾 ,城 功 玄 厉,硬 石 碱 玦。其东则有蕙圃: 衡兰芷若,芎 窮 昌 蒲, 茫葛麋芜,诸 柘 巴 苴。 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随靡,案 衍 坛 曼。 缘 以大江,限以巫山。 《 子 虚 赋 》 节 选 3. 赋的贡献,魏晋南北朝,赋体在形式上和当时的齐梁体诗歌 相融合,产生了“ 骈 赋 ” ,形式上更加整饬,尤其讲究四六句。 王粲有《登楼赋》, 曹植有《洛神赋》 ,陆机有《文赋》 , 左 思有《 三 都 赋 》( 洛 阳 纸 贵 ), 陶渊明有《 闲 情 赋 》。 Tips: 朝着“ 骈 化 ”的过程逐渐发展。 图 18 东 音 顾 恺 之 入 洛 神 赋 局 部 绢 本 设 色 纵 一 七 二 屋 米 横 五 七 八 里 米 北 京 故 宫 物 院 其 形 也 , ,婉 若 游 龙。 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 髡髯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 《 洛 神 节 迫而察之, 灼若芙薬出渌波。 v 图 翩若惊鸿 赋 》 选 4. 赋的衰落,格律诗发展极盛之后,反过来影响了“赋”,出 现 了“ 律 赋 ”这种文体,把律诗的规则用于赋体。 “赋”发展到后面,愈加散文化,出 现 了“文赋”这一 新 文体,但已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