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2356

【核心素养目标】第十章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 (表格式)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1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4764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2024,人教,格式,教案,应用
  • cover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章节 第十章第三节 课题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课时 1 课型 规律课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2.2.9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例10了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一)课程标准对本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求有: (1)物体浮沉的条件: ①物体在液体中,有漂浮、悬浮、沉底的三种状态和上浮、下沉的两种现象; ②从静力学的角度分析,当物体在液体中,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③从物质特性的角度分析,当物体在液体中,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 (2)生产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了解潜水艇、轮船、气球、飞艇、盐水选种子的原理。 (二)课程标准对本节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为: “说明”和“了解”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了解水平,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照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因此,本节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探究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且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浮沉现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是在前两节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前两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将重力、质量和密度、二力平衡和浮力等知识联系起来,是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且与生活实际应用联系密切,重在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为了达成课程标准要求中的“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材设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两部分内容。 物体的浮沉条件这部分内容,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受力分析、并运用运动和力的关系、二力平衡条件、整合归纳得出物体浮沉时,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又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重力、密度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时,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同时介绍了农业上盐水选种的例子和盐水浮鸡蛋的小实验,加深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认识。 浮力的应用这部分,教材选取了3个实例来帮助学生利用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的一些现象。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船引入教学,介绍船的发展历程,并利用能承载重物的橡皮泥船,认识到空心的作用,轮船是改变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实现浮沉的实例代表。潜水艇是改变重力实现浮沉的实例代表。气球和飞艇是改变密度从而改变重力实现升空的实例代表,学生通过学习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另外,教材的两个想想做做用日常用品进行实验,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教材最后对飞艇与能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反映了科技发展的新面貌,使学生除了学到科学知识外还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物理内容分析 (1)物体浮沉条件的文字表述: 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或: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的意义: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物体浮沉的条件又可以运用在生产生活中,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