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268399
9《说“木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295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说“木叶”
,
教学设计
,
2024-2025
,
学年
,
统编
,
高中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的方法,了解文艺理论性文章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 2.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3.提升鉴赏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培养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方法】 筛选概括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周末我去扫墓,看到先人的墓碑上刻着一句“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的句子,加我又想到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讲到“古来万事东流水”,则两句话同样是写流水,但前者给我生机与活力,而后者万物都会随流消逝,不免有一种消极伤感之前。郁达夫先生有言: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中国的诗词散文细腻而有味,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与情思,这其实就是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观点———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学习任务一:说“木叶”———明语言暗示性 1.提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句子——— 明确:第5段的,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2.“木”这个字暗示了什么 明确:1)落叶 2)颜色微黄、质地干燥 3.是由什么想到具有这样的艺术特征的 明确:外形、颜色等外在特征 教师总结:理清了语言暗示性的一个轨迹,它起于诗歌语言形象的外在特征,进而这个外在特征赋予了诗歌语言形象它特定的艺术特征。 知道艺术特征是为了更好的读懂诗句、创作诗句,这篇文章真正引起林庚先生关注和思考的是一句诗——— 当林庚先生揭示了木叶的两大艺术特征之后,他对这句话有一个诗意化的表达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提问:艺术特征呈现给读者之后,他对这句话有了这样一个认知,他的这个认知当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明确:内在情感 外在特征赋予他艺术特征,又会让我们产生情感联想,在这才是暗示性他的一个内涵发展的轨迹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 作者运用一组对比来说明。 明确:所谓核实的场合,艺术特征与内在情感的之间的主客想通,它要和诗人的情感之间形成一种契合无间的关系,这才能去营造出诗歌语言最为精妙的存在。 就如同微黄干燥的落叶,它必须是要逢上那个伫立在洞庭湖畔的看着秋叶飘零在清冷碧波上的屈原,这时候两者之间就相形成了一种融通,木叶就在诗歌意向的领域里头,获得了它最丰富的、最无尽的、最鲜活的文学生命,它与世人的情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合,从而塑造了意象之美,给我们营造出来的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的世界。这才是林庚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诗歌语言暗示性它真正的魅力所在。 请在下列空格处选择填写“木叶”或“树叶”,并根据林庚先生在本文中的观点分条陈述理由。 宫调(节选) 唐 王建 初成鸟护窠, 石榴花里笑声多。 秋思 唐 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 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了《说“木叶”》后,有同学认为刘禹锡的名句“病树前头万木春”应该改为“病木前头万树春”。他改的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前头万(?)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2-23)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2-23)
黑龙江省大庆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2-23)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共23张PPT)(2025-02-24)
《秦腔》课件(共32张PPT)(2025-02-2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