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方法是:施救者从背后双手抱住窒息者的腹部稍高于肚脐的位置,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压迫腹部,使腹压突然改变,迫使异物排出,此过程中救助者体内( ) A.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B.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小 D.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大 2.人体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氧最终到达的场所是( ) A.鼻腔 B.肺泡 C.血液 D.组织细胞 3.“白肺”是指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线下肺部显影呈大片的白色状而因此得名,“白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等。如图是患者体内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两种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 B.b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 C.a、b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D.“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低 4.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如图甲所示为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气体呼出 B.②表示气体吸入 C.①过程对应乙图曲线上的abc段 D.②过程对应乙图曲线上的abc段 5.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过滤和清洁的作用。下列结构有利于防止异物到达肺泡的是( ) ①鼻毛 ②鼻黏膜 ③咽 ④喉 ⑤气管内纤毛 ⑥气管内黏膜 ⑦横膈 A.①⑤ B.③④⑦ C.①⑤⑥⑦ D.①②⑤⑥ 6.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氧气浓度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④处 C.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D.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7.如图1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2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廓的体积缩小 B.曲线BC段与甲图表示的生理活动相同 C.乙图演示呼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B点和C点时,肺内气压都等于大气压 8.下列有关人体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当人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增大 C.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肺泡里气体交换的结果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9.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10.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农田及时松土 B.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后入仓 11.如图所示为小应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中种子均需消毒处理 B.②中种子经过“浸过水”处理,呼吸作用会加强 C.③中种子经过“已煮熟”处理,呼吸作用会加强 D.②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12.“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它的原理如图所示,当异物堵在人体喉部时,突然用力压迫两肺下部膈肌,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气流冲击异物将堵在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如图能正确表示异物排出时膈的升降和肺内压P内、外界气压P外大小关系的是( ) A.P内<P外 B.P内>P外C.P内<P外 D.P内>P外 13.如图所示为某科学社团的同学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AB装置中放入等质量的碱石灰。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下列措施可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