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第1节 走进微观世界 易错点培优练习 题型一、感受分子的大小与存在 例1:“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例2:我们用放大镜看到方形蔗糖似乎由大量细小颗粒构成的。蔗糖溶解在水中后,用放大镜也不能观察到蔗糖颗粒了(如图)。请回答: (1)你如何证明蔗糖还存在于水中? 。 (2)蔗糖溶解在水中后,这时蔗糖是以一种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该微粒是 。 题型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例1:(2023七上·嘉兴期末)对一个厚壁塑料瓶内的油施加高压,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该现象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 例2:(2023七上·南浔期末)“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图所示研究分子特点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A. B. C. D. 例3.(2024七上·杭州期末)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图示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例4.(2023七上·嘉兴期末)对一个厚壁塑料瓶内的油施加高压,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该现象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 变式训练 1.把30毫升酒精与30毫升蒸馏水混合后,两者的体积小于60毫升的原因是( ) A.物质粒子无固定体积 B.物质粒子无固定形状 C.物质粒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D.物质粒子之间存在间隙 2.(2024七上·上城期末)下列对一些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 自行车胎内分子间隔变大 B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体积变小 C 红墨水在热水比冷水中扩散更快 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D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间空隙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3.(2024七上·平阳期末)小明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此时乙醚分子模型如左图所示。当向内推动活塞后,能正确表示注射器内乙醚分子模型的是( ) A.B.C.D. 4.(2024七上·期末)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此现象可以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 。现在实验室有两种该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和乙所示。为了操作更方便及效果更明显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玻璃容器。 (4)(5) (6) 5、(2023七上·金华期末)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种角度,人们常透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 思考、推理,建立微观模型,看清事物本质。 (1)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 是 。 (2)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 。 6、(2023七上·东阳期末)共沸物是指当两种或多种液体物质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此时这个混合物即称作共沸混合物。 (1)向容积为250mL细颈瓶(如图所示)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加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全部水变红色,这是物质的 现象。 (2)继续向瓶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平。塞紧玻璃塞,将瓶中的液体倒转掘匀,重复几次。静止一段时间后,A中液面低于刻度线,说明 。 (3)标准状况下,当水和酒枯均匀混合后得到共沸物,共沸物的沸点足78.13℃。将该装置放入78.13℃的温水中,共沸物 (填”会”或”不会”)沸腾;若塞紧玻璃塞加热,共沸物的沸点将会 (填”升高”或”不会”或“降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