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2041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2-0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7299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化学,答案,PDF,试题,考试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八年级化学试题 (分值:100 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 I、Ⅱ两卷。第 I卷(选择题 共 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 束,答题 卡收回。 3.第 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 黑,如需改动, 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第 Ⅱ卷时,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的相应 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第 I卷 (选择题共 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小题,共 40分。1至 8题每小题 3分,9至 12题每小题 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年 5月 1日,大国重器“福建”号航母首次海试引世人瞩目。航母建造中与化学 研究有关的 是( ) A.电磁弹射过程中能量转化 B.控制系统反应畅通性研究 C.飞行甲板特种钢材的研发 D.相控雷达信号接收与分析 2.经典作品四大名著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与哲理。下列描述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三国演义》中曹冲称象 B.《水浒传》中张顺在城门引爆炸药 C.《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炼丹 D.《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制作过程 3.“宏观一微观一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一种思维方式。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 A.3个氧原子: O B.2 个氮分子:2N C. 氯离子:Cl D.氢氧化铝:AlOH 4.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可以用作燃料 B.氮气是生产氨气、硝酸和氮肥的原料 C.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5.关于化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卢瑟福通过金箔实验发现了原子核 B.汤姆孙发现了原子中存在电子 C.门捷列夫得到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组成的结论 八年级化学试题 第 1 页 共 7 页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闻气体气味 7.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6 C 7 N 8 O 碳 氮 氧 12.01 14.01 16.00 A.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7 B.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00 C.C、N、O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D.C、N、O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8.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相同的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表现出的性质一定相同 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 C.水的三态变化———分子自身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 D.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10.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 NF 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 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物质中有 3种属于化合物 B.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八年级化学试题 第 2 页 共 7 页 11.隐丹参酮(C H O )是《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隐丹参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隐丹参酮是由 C、H、O三个元素组成的 C.隐丹参酮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0:3 D.隐丹参酮由 19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 3个氧原子构成 12.拉瓦锡利用如图实验研究空气成分,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汞槽和曲颈甑中汞的作用都是消耗氧气 B.将曲颈甑中的汞换成木炭不影响测定结果 C.结束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