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运动和呼吸 (苏教版)三年级 上 教学目标 知道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01 02 学会自己设计简单实验验证简单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03 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科学观念 04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提高健康意识 。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 “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生物、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仿人机器人”将弥补年轻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家庭服务和医疗等社会问题,并能开辟新的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发展和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我校决定制作仿真机器人模型,三年级复杂收集人的呼吸和消化系统资料,希望同学们集体行动起来! 教学情境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的呼吸器官及作用原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运动时和静止时,呼吸的频率和强度都不一样。运动与呼吸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探究新知 运动前后呼吸有什么变化? 探究新知 实验名称:测量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实验材料:秒表或计时钟、跳绳、记录表 探究新知 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 1.3~5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负责计时,其他同学保持在安静状态下,在规定时间内记录自己的呼吸次数。 2.小组成员轮流计时,多做几次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内。 实验名称:测量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探究新知 3.同样,3~5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负责计时,其他同学跳绳1分钟,逐渐加快,做此运动一分钟后停止。停止后,做运动的同学马上记录自己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4.小组成员轮流计时,多做几次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内。 实验名称:测量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探究新知 次数 安静状态下 运动结束时 休息3分钟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26 27 25 26 39 38 37 38 31 29 30 30 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测量记录 实验名称:测量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运动会使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又会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每个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多;相同条件下,男生和女生的呼吸次数相差不多,老师比同学的呼吸次数要少。 探究新知 实验名称:测量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探究新知 运动后呼吸会加快。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量也比平时多导致呼吸加快。 探究新知 什么是肺活量呢? 活动二:认识并测量肺活量 探究新知 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 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 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 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 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 毫升以上。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 肺活量小百科 探究新知 实验名称:用排水法测量肺活量 实验材料:塑料瓶(2升)、弯头吸管、装适量水的水槽。 探究新知 1.在标好刻度的塑料瓶里装满水。 2.把瓶子倒置在水槽里,插入弯头吸管。 3.深吸一口气,通过吸管尽力向瓶里吹气。 4.记录排出的水量。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名称:用排水法测量肺活量 探究新知 实验分析:肺活量大的同学,一次尽力呼出的气体体积也越大,因此从塑 料瓶里排出的水量也越多。 实验结论:排出水量越多的同学肺活量越大。 学生编号 肺活量 1 2 3 4 5 6 实验名称:用排水法测量肺活量 探究新知 实验名称:用排水法测量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