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4898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1课 第3课时 严于律己(含答案)

日期:2025-02-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2894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5年,答案,严于律己,3课时,11课,道德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3课时 严于律己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中学生小嘉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不良社会青年后,就开始欺凌同学、随意旷课,受到学校处分。后来为筹集上网费用,他持刀拦路抢劫,造成路人重伤,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要权衡利弊,做到只犯小错,不犯大错 ②只要杜绝严重不良行为,就能做到遵纪守法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坚守法律底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这是因为(  ) ①我们必须认清犯罪的危害,防患于未然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年龄多小,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所有犯罪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④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远离犯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①多次旷课、逃学 ②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③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④吸烟、饮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能力提升 4.某中学组织学生收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警示教育片《珍爱青春 远离犯罪》,这启示我们(  ) ①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 ②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③有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不必太在意 ④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强同学的成长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小强不吸取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 ②小强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③小强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他人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④小强仍不知悔改,为获得上网的钱,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思维拓展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成年女学生朱某经常欺凌同学。有一天,她伙同另外四名女同学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生,并拍摄视频。事件被曝光后,经过调查,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另外四名被告人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1)朱某等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了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2)朱某等人的行为带给我们怎样的警示 (3)当你受到校园欺凌时,你会如何做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D 2.B 3.C 4.B 5.C 6.(1)刑事责任。 (2)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3)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校园欺凌作斗争。在校园欺凌停止之后,要及时告诉老师和父母,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可以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