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4957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课题2 第1课时 饱和溶液(含解析)

日期:2025-02-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3458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5,解析,饱和溶液,1课时,--课题,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剂 D.增加溶质 2.关于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溶液都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 C.升高温度,饱和溶液都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3.一杯2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掉10 g水有晶体析出 B.温度降低到10 ℃,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在该温度下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 D.以上三种方法均可以 能力提升 4.试管内盛有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着一块小木块。如右图,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共存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5.同学们用固体M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静置后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蒸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填“甲”“乙”“丙”或“丁”)。 (2)小金同学认为乙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他这样判断的证据是        。 思维拓展 6.某同学在学习溶液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 图1 (1)上述烧杯①②③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烧杯编号)。 (2)若要使烧杯②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除了实验中已经采取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 (3)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图2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D 解析:大多数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升高温度后溶解能力增强,所得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A项不符合题意;少数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强,降温后溶解能力增强,所得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所以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项不符合题意;向不饱和溶液中加溶剂,所得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C项不符合题意;向不饱和溶液中加溶质,能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是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D项符合题意。 2.B 解析: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再溶解其他的溶质,A项错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B项正确;对于多数物质,升高温度,饱和溶液能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所以将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仍然是饱和溶液,C项错误;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仍然是不饱和溶液,D项错误。 3.C 解析:蒸发掉10 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A项错误;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弱,温度降低到10 ℃,有硝酸钾晶体析出,不能证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项错误;在该温度下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为20 ℃时的饱和溶液,C项正确;D项错误。 4.C 解析:将盛有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插入盛有冰水共存物的烧杯中,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减弱,则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试管内溶液质量减小,试管内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由于有晶体析出,溶液的密度减小,根据浮力公式F=ρgV排,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5.(1)丁 (2)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解析:(1)甲、乙、丙、丁中溶液的溶剂质量相等,丁中溶质质量最大,所以溶液质量最大的是丁。 (2)小金同学认为乙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判断的证据是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6.(1)② (2)升高温度 (3)有晶体析出 解析:(1)烧杯②中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 (2)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要使烧杯②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