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根据“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0 ℃时,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 g氯化钠 B.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 C.在20 ℃时,把136 g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干,可以得到36 g氯化钠 D.在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 2.(2024·四川成都中考)将某碳酸饮料瓶盖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子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3.我国航天员在太空演示“冰雪”实验时用到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钠属于易溶物质 B.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后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C.将40 ℃的100 g醋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0 ℃,析出晶体29.4 g D.0 ℃时,20 g醋酸钠可以完全溶于50 g水中 能力提升 4.(2024·青海中考)眺望茶卡盐湖,水天相映,阳光照射下,一朵朵盐花熠熠生辉。盐花中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3)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5.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 (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 (2)交点C的含义是 。 (3)T1 ℃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 (填一种)。 思维拓展 6.如图,依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将30 g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2)通过改变温度,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填“升温”或“降温”)。 (3)乙中含有少量甲时,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C 解析: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其含义是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20 ℃时,136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 g氯化钠,A项错误;描述溶解度时需指明温度,B项错误;20 ℃时,136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 g氯化钠,蒸干可以得到36 g氯化钠,C项正确;在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6∶136,D项错误。 2.C 解析:拧开瓶盖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A项错误;产生气泡是因为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致,B项错误;将碳酸饮料倒入冰中,温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逸出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项正确;将碳酸饮料倒入冰中,温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逸出,图中现象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D项错误。 3.A 解析:20 ℃时,醋酸钠的溶解度大于10 g,属于易溶物质,A项正确;P点表示醋酸钠的不饱和溶液,醋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不会变为饱和溶液,B项错误;165.6 g醋酸钠的饱和溶液由40 ℃降温至0 ℃才会析出29.4 g晶体,C项错误;0 ℃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36.2 g,50 g水中最多溶解醋酸钠的质量为18.1 g,小于20 g,所以0 ℃时,20 g醋酸钠不能完全溶于50 g水中,D项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