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5254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16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4课时,栽蒜苗(二)
  • cover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 本次学习聚焦于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栽蒜苗(二)》,教材内容位于第88-89页。本课时围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蒜苗生长情况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折线统计图相关知识,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核心素养关联剖析 1. 几何直观的培育:几何直观强调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在本节课中,学生首次接触折线统计图,需要认识图中每个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理解将点连接起来的线以及折线走向所反映的信息,从而直观地认识到蒜苗随时间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自绘制统计图,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绘制方法,有效培育几何直观素养。 2. 推理意识的发展:折线统计图清晰地呈现了蒜苗生长变化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先从整体把握蒜苗的生长态势,再找出蒜苗生长最快的时间段,并预测其生长趋势。这一过程要求学生从数据出发进行推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让学生学会依据数据进行合理推断。 3. 数据意识的强化:数据意识体现在对数据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上。本节课借助折线统计图展示蒜苗的生长情况,学生通过分析蒜苗整体生长情况、特定时间段的生长速度以及预测生长趋势等活动,深刻体会到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进而强化数据意识。 (二)核心任务解析 “你能用喜欢的方式将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吗?”这一任务为本课核心。教材围绕此任务设计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第一个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绘制原理;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依据绘制的折线统计图阐述蒜苗的生长情况;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蒜苗生长最快的时间段,教材呈现了通过数据计算和观察折线倾斜程度两种分析方法,巧妙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第四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蒜苗生长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通过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积累了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经验,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也能依据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但对折线统计图的具体绘制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以及如何依据数据进行简单预测等方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因此,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还要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统计图上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简单预测,明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分析数据时的差异,培养学生灵活选择数据表示方法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依据一组相关数据准确绘制折线统计图。 2. 数据分析目标:学生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有效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简单预测,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3. 应用意识目标: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五、学习重难点 1.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将一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习难点:从折线统计图中精准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简单预测。 六、学习准备 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呈现图表示例;准备格子纸,方便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鼓励学生提前记录自己的蒜苗生长情况,为课堂学习提供真实的数据素材。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课堂伊始,教+师对学生说:“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了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还学会了绘制条形统计图。今天,笑笑也带来了她栽的蒜苗的生长情况记录。”接着,教师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